——《蜘蛛脱险》教后杂感
每次上过一堂新课,都会有些想法,可是有时并不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渐渐冲淡,于是,我的一些想法也随着付之东流。
今天,按时我自定的进度要讲第27课《蜘蛛脱险》一课。想想上午连着两节课,便想结束本课的战斗。为此,在教学中,对于自己的一些做法,随着新课的结束,我用手机拍摄下了黑板上的痕迹。看着板书,我一时想不出这叫什么章法,便记录名为“这叫啥讲法?”同事回复说:“杂乱无章讲法”。那就把这次教后杂感的名字叫做“杂乱无章的课堂”吧。
《蜘蛛脱险》一文,描述了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能从火海中,从“海洋”中安危脱险,是因为它在绝境中不沮丧,不灰心,不放弃。
虽然蜘蛛的命运如此多舛,课文情节跌宕起伏,“遇险——脱险——再遇险——再脱险”,但是文章层次清晰,浅显易懂。因此,学习并没有什么难度。那么,如何通过这咱文章,传达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积累及体验,则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我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如下步骤。
第一课时,学习的重点读懂课文,学习生字词。
在这一课时里,我通过让孩子们自读课文,范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分组比赛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找答案读课文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文本了的大意。对于本课三个生字,让孩子们在找形近字的方法中学会书写,学会组词。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还是相当有效果的。
第二课时,重点是探究文本内涵,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与体验。
根据文本的顺序,我打算先找问题,再学习。
孩子们很快就理清了文本的内容。课文的第1到5自然段,讲的是一只小小的蜘蛛两次遇险,第6自然段是作者对此产生共鸣的原因,第7自然段则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学习第一部分,则是学懂文本内涵的关键。
文本简单,于是放手给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蜘蛛遇到哪些危险,从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危险,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故事的情节的起伏跌宕?
孩子们很快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对此,我特别强调了文本的第3个自然段,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细节的刻画,对故事可以起到渲染气氛,使故事更加曲折生动、扣人心弦。
而在两次危险时刻,我抓住学生找到的一些句子,适时提问,此时,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蜘蛛的境遇?在第一次遇险时,孩子们想到了“惶惶不安、危在旦夕、生死攸关、命悬一线、岌岌可危、迫在眉睫”,当蜘蛛安全脱险时,孩子们用“死里逃生、有惊无险、虚惊一场”等词来形容;当蜘蛛第二次遇险时,我提醒孩子们说:“当蜘蛛正在‘心惊肉跳’之时,又遇险情”。孩子们马上接口说“惊魂未定”更能形容它第二次遇险境遇。面对第二次危险,孩子们用“微不足道、微乎其微”等词来形容“海洋”中的蜘蛛,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来形容蜘蛛那悲惨的命运!而当蜘蛛再次脱险时,孩子们又用“九死一生、安然无恙”来形容蜘蛛“大难不死”的多舛命运!
我想,在这样的文章里,无形中让孩子们积累了如此丰富的词汇,也不失教学的一次收获。
而当我问学生们“小小的蜘蛛,每次面对危险,都是如此的幸运,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一连串的相声串词,让孩子们笑后沉思,蜘蛛之所以如此幸运,并不是因为完全因为命好,而是因为它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沉着冷静,等待时机。它不沮丧,不灰心,不自暴自弃,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所以它能顺利渡过难关。
是啊,点子如此之背的蜘蛛,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自己死里逃生。我迅速记录下孩子们总结,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生的快乐,做学习主人的成功愉悦。
对于文本的第6自然段,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是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或说写作动机。正是因为“经历相似,所以产生共鸣”。对于孩子们来讲,很容易接受。在这里,我重点强调的是,无论是蜘蛛也好,无论是作者也好,他们都是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那么此段的最后一句“什么事情我没经历过啊”怎么理解?
很多孩子能说出经历丰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较多,应对能力较强等等。但当提醒他们,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求生欲望强烈。这更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境况下,生命都是第一位的。全班学生马上齐答:“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我笑。看来生命教育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当然,文本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升华。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讲,一口就能答出来,这是全文的中心,能起到“点明文题主旨”的作用。
为深化主题,我向孩子们举出生活实例。因为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回家要帮助妈妈做饭,做家务等等,感觉自己心理不够平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下滑。而我就借用这个例子,向全班学生讲道:“孩子们,我们要感谢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是它们让你更加强大。也许你现在无法理解,可当你在大一些时,你一定会明白,这些困难,这些挫折,对于你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更有甚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社会上也存在着不公平,有些孩子也许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他可能回家后,要帮助妈妈做饭,做家务,帮助爸爸完成一些工作。占用了他的玩的时间,占用了他的学习时间,但是我们反过来再想一想,当我们走进高等学府,离开父母时,我们要独立做一些事情时,这个孩子会怎么样?”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肯定会处理很多衣食无忧孩子处理不了的问题。我点头称是。
“对的,他会洗衣,会做饭,能做一些工作,这相应的就是自己会照顾自己。大家说,这哪是吃亏呢?这又怎能不让我们说,感谢困难,感谢挫折呢!”
最后,我总结说,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的,都是在犯错中长大的。于是,大家就我这句话,总结:“挫折,磨练人的意志;经历,是宝贵的财富!”
就这样,我们意犹未尽,在下课铃声中结束了本课的教学。一篇读后感,则是我们学习后的作业!
也许这“杂乱无章的讲法”会让孩子们收获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