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参加中招数学阅卷工作,感触颇深。如何在中考考试的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对你数学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针对在阅卷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今年中招数学试题,谈一下考生在考试期间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如:今年中考数学第6题,题中要求选出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有部分考生把它当成能拼成的四边形给找了出来。再如:今年中考数学第8题,本题让你写出图象经过(1,2)的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有些考生写出了y=x+1等类型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这些都是因为审题不清而出现不该丢分的失误)
会做与得分之间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今年中考数学第14题,知道了锥高和底面圆的直径要求圆锥的侧面积,答案是65派,有些考生只写了65,还有部分考生把65派进行近似取值,化为了小数而失分)
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长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今年中考数学第16题,先化简,再求值。这道题本来很简单,只要细心一点按要求去做就行了,有些考生第一步化简做的很好,可带入求值时把负号给弄丢了,结果出现了错误。再如:今年中考数学第23题,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第二问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其中S代表△MON的面积,个别考生的做题思路很好,分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可能是因为做题速度较快,再加上在考场上时间又紧,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1/2给丢了,尽管后面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所以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但是深入难,解到底更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如:今年中考数学第23题,虽然是一道压轴题,但是第一问求证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并不难,利用直线解析式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