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了彰显每个班级的个性以及凝聚力,要求各班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班徽。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我们最终选出了一个以大大爱心为主旋律的图案为班徽,就是这个充满爱心的班徽,会陪伴我们这个爱心班集体走过小学的六个年头。
一、播下爱的种子。
一年级的那个儿童节前夕,孩子们热情满满的准备着自己的节目,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可是在遥远的遵义正安县弯丘小学,也有一群和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他们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老师帮他们编排精彩的节目。他们还不知道空调是何物,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他们正玩着自制的滑板取乐,他们每天要用竹篓帮父母背三四十斤重量的青草上山,他们可不知道什么是课外班,更没有每晚临睡前的一个故事,他们只是三五成群的赤膊跳进荷塘中嬉水打闹。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看了这些哥哥姐姐的生活和学习照片。孩子们哭了,这群在优越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吧,正如一个孩子说的:以前他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农村的生活场景,但他一直觉得那都是虚构的,没想到生活中真的会有这么差的生活条件。之后,孩子们就三五成群的讨论着自己能提供哪些帮助。捐助的范围涉及到学习用具、书本、体育用品、生活用品。
确定好目标之后我们就开始行动。孩子们亲手把自己的一件件衣物整理好;砸碎存钱罐,用平时舍不得花的零花钱换来了新的铅笔和转笔刀;你们贡献出了自己最心爱的书包;还有你昨晚临睡前正在读的故事书。一包包的爱心沉甸甸的送到周老师面前。
虽然幼小的你们可能还不太清楚自己所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但在你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之后,这项活动就一直持续下去,每年一次,一到六一儿童节前后,孩子们就会想起远在遵义正安县的兄弟姐妹们,虽然从未见面,但心里都挂念着彼此。
看看这些年我们都帮他们做了些什么吧:
1、帮他们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图书馆,给孩子们带去精神食粮。



2、孩子们一些微不足道的捐款帮学校完成了一些硬件的更新。


3、孩子们有了新文具、新书包和新衣服。


4、两边的孩子长期保持书信联系,大山里的孩子听我们讲见闻,开阔眼界。我们的孩子跟着他们文字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二、爱,生根发芽。
我们班孩子的体育出了名的差,连续三年运动会蝉联年级倒数第一名,总要想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吧。本学期的开学第一天,我们班孩子就自发组织在东区进行了夜跑活动,新的学期,我们要开始加强体育锻炼了。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原因,还因为微信运动上开展了运动捐步的活动,只要当日运动量能达到10000步,就可以对应的捐赠2元钱。
孩子们不仅要运动,还要捐赠爱心。那晚,跑几圈不再是终点,超过一万步才是我们所有人的目标。就像孩子们说的,每人2元钱,我们班36人就是72元!
从那天开始,晚上孩子们在作业完成后,会邀约一起去东风渠跑步,早晨来的早的同学,会先在操场跑几圈再上来读书。而我们班的群里,孩子们每天都在晒着自己捐了几块钱,小小的爱心,大大的满足。这样坚持下去,跑步成了孩子们每天都要做的事,超过一万步,也成为了我们每天的目标。看,这次运动会我们班就有所突破了,成功跃居倒数第二名,其他班要小心了,我们班的体育会越来越棒的!
三、爱,不断升温。
从我们班一位家长那里听说,院里的一个邻居,孩子得了神经母细胞瘤晚期(医学界号称儿童第一杀手),此时妈妈又查出乳腺癌,一家陷入困难,急需帮助。对此事求证之后,我们这个爱心班集体又开始行动了。
已经四年级的孩子们大多都有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存下来的压岁钱。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再向家长要钱,而是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五百六百的不嫌多,一百二百的也不嫌少,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心。当然不仅我们的孩子,家长朋友们也都纷纷献出爱心,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善良的孩子,更有善良的妈妈。
一个小姑娘的妈妈更是在网上申请了爱心援助,她一个人联系爱心网站的负责人,多方搜集照片证明事情真实性,以此得到了网络上更多人的爱心支持。
四、爱,无处不在。
生活中,孩子们已经把爱的种子埋藏在心里,生根发芽。
其实爱,无处不在。借给同学一块橡皮,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搀扶腿脚不灵便的老爷爷上楼梯,这都是爱的体现。
然而爱,他不是简单的一次捐献,不是简单的一次关怀,他需要你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需要你把一件件小事串起来,穿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
这就是我们的爱心班集体,怎么样?是不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已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会经常更新文章。数学教学,家教指导,教学感悟等,欢迎大家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谢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