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才我必用之意志篇
现在我们不少家长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和困惑,就是孩子老是不自信,缺乏自信心。有的教师也反映,“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担心,或是尚未进行实践活动,就自以为不行而放弃尝试。有的学生代表本校外出参加学科竞赛,准备了很长时间,却在临赛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未来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事先在心理上认定对手比自己强,因而从主观上放弃拼搏。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
明显,现在的孩子缺乏的不是吃,不是喝,也不是聪明,而是欣赏和自信。
我这里有一则《断箭》的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我一直不断给女儿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 一般来说,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有如下表现:
1、害怕去面对新的事物。认为自己缺乏能力,总是害怕失败,给自己造成沉重的心理重负。
2、总是过分依赖熟悉的成人,不敢独自去面对事情,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3、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感到不安,烦恼,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这些变化。
4、有人提问时,常低头不语,害怕面对别人的关注,总想躲开别人的注意。
5、很难与伙伴建立友好关系,表现的很孤独。
6、对自己特别挑剔,不满意自己的行为结果。
显然,缺乏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它往往使得一个原本颇具才华,极有希望的孩子因怯懦退缩而得不到良好发展。做为父母,应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攀登事业的高峰,与其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进取心、百折不挠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难以动摇的自信心是分不开的。上述这些优秀品质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培育出来的。栽培者除了学校、老师之外,父母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那么,千万别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将有助于孩子成才!
我就经常提醒我女儿: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班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如《断箭》所说得“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孩子。孩子的自信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尊重孩子不分时间与地点,更不分赞扬优点或纠正缺点的时候。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家长,切忌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孩子,不能拿他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第二、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为他的每一丁点进步喝彩。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对我们父母而言,我们自己首先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永远要用好的、积极的、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老是责备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鼓励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当然,玉不琢,不成器;子不严,父之过。适当的批评,也是一种鼓励。
第三、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制订一些孩子易完成的事情,使孩子获得自信。因为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去努力就越做不好,就会越发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力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我与女儿的交往中,我有时故意与她交换角色。例如下跳棋,我故意跳错,把赢的机会给她,当她看到我输了,要安慰我时,我用自己的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去感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这种方法去激励他,会激起他勇敢再来一次的决心,不甘心落后于别人的斗志,同时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
第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要言传身教,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第五、随时巩固孩子的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鼓励中,自己又不断的努力,才可以建立起自信心。父母应该:当孩子挫折时,耐心给予孩子时间与空间,先聆听了解他们的原因,再从旁引导及鼓励。当孩子可以重新站立起来时,父母更需随时,并恰当的鼓励他们。避忌:过份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的个性。
第六、允许孩子犯错。一个不曾犯错的孩子,他就永远不能够成长。父母有必要与孩子分享自己过去曾面对的过犯与失败,让孩子了解到爸爸妈妈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最重要是,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失败、挫折与过错,并让他有机会为自己所犯的错做出解释,之后,父母再从旁协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再次尝试。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尝试中得到保护。
总之,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经常鼓励、赞美、表扬他,让他不断自信。现在的“小士兵”,都会成为未来的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