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老师、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能够考一个好成绩,复习工作更是“紧张”异常!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可千万要记住不要因此而毁坏了孩子健康的身体,一定要注意:
一要抓重点,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在复习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老师总是能够带领孩子复习功课中的重点,家长应该在家里根据孩子的笔记及时提问,加以巩固。对于有的内容,例如词语之类的,平时注意搜集孩子容易出错的词语,在复习时只需要多提问这些词语就可以了。有的家长惟恐孩子哪个地方忘记复习了,于是无论大小什么题都让孩子见识一遍,无奈题海茫茫,没有边际,越复习就会觉得不会的东西多,反而使孩子失去信心。
二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不要熬夜挑战。
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再加上孩子在学校已经进行了紧张的脑力劳动,如果晚上再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的脑子肯定处于“晕乎”状态,所学内容也肯定记不住,只能是“事倍功半”。这方面,老师应该注意,各科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做好协调工作,复习任务也一定要适量,要考虑到孩子复习的不是一门功课,如果任务重了,孩子肯定要“熬夜”了。
三要加强营养,不要忽视早餐。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晚上学习时间长,睡的晚了,早晨就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吧,至于早餐,更是有时间就吃两口,没时间就罢了。其实,孩子早晨还是应该跟平时一样起得早一些,这样才能有一定的“清醒”时间,让肠胃和大脑都能及时地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早餐是必须吃,而且还要吃好,吃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的食物,才能保证孩子一上午的身体、脑力所需。这时候,更应该让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肉类食品不好消化吸收,要少吃一些。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饮食卫生,既不要吃生冷食品,更不要因时间紧而催促孩子“暴饮暴食”,否则,肠胃“罢工”了,身体肯定吃不消,复习工作也就只能“搁浅”了。
四要归纳方法,不要过多拓展。
方法是做题的根,只有抓住根,孩子真正弄懂了,才能保证在考试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现在考试的内容和方向已经是“百花齐放”,只有抓住课本这个“根”,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后,孩子才能把方法类推到其他“枝”上。例如,孩子理解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是个寓言故事成语,那如果问“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成语”时,孩子就先顺着“寓言故事成语”这个主线来思索,肯定不会出错;如果只看到“成语”俩字,随便写了几个成语,嘿嘿,那能不错?
五要培养“应试能力”,不要先“打退堂鼓”。
考试既然还是全国通用检查孩子学习情况的能力测试的方法,那孩子就应该具有这种“应试能力”。它包括:1、认真审题的能力。如果题目要求使用“——”标出,你却画了对钩,明明会做的,还能够做对的题,却白白丢了分数,难道不可惜吗?2、一遍做对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会回头检查了,尤其是语文考试,一加上作文,孩子更没有检查的时间了,那就更得要求孩子在做题的时候一遍做对。3、正确、规范地书写能力。尤其是现在语文考试时,要求比较高,错别字一般都要扣分,一个句子可能只有2分,但一个错别字就可能扣0.5分,这错别字的分量是相当的重啊!再说作文,如果书写不整齐、规范,想那改卷老师要改那么多份卷子,当然是干净、漂亮的书写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啦!4、遇到不会的题目要会“绕过去”。孩子的思维,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他只会朝一个方向走,如果遇到“不会的”难题,他一般都是“死啃”,非要做出来才罢休。虽然这种学习习惯在平时是值得赞扬的,但在考试时,却是阻碍孩子的“障碍”,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醒孩子“绕过去”。
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没有考试的时候,就对孩子说:“会的题你一定要做对。要是不会的题丢分,就是考的不好,也可原谅。”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的说法就需要再斟酌了:现今的考试基本上不再存在孩子不会的问题,只是需要动一下脑筋。可是老师和家长的话是孩子钻了空子:我既然可以有不会的题做错,那只要是做错的题就可以说是“不会的”了。所以,一些懒学生在考试时就放弃动脑筋了,直接等着对家长和老师汇报“不会”了。
六要注意生活细节,不要“追新求异”。
有的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在考试前为孩子添置了一些新的学习用具。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容易造成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新伙伴”产生好奇,摸摸动动,分散精力。也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头一天洗个澡,理个发,考试当天穿件新衣服,希望孩子能够清清爽爽,焕然一新。但结果是洗了澡的孩子晚上睡得比较死,第二天恢复神智比较慢;理过发的同学好动头发,自己感觉很不舒服;穿了新衣的同学,注意力分散到新衣服上的比较多……哎,得不偿失啊!
面临考试,我把自己这些年来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拿给大家看看,希望对各位老师、家长,还有孩子有所帮助。由于时间比较仓促,肯定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