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失落的“孩子味儿”
——读《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杨红樱的书——《笑猫日记——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这本书是儿子从图书馆借来的,儿子可是个十足的“小樱桃”,每次都把自己沉浸在杨红樱的系列丛书中,时而传来爽朗的笑声,时而发出会心的感叹。于是我也信手拈来看了几眼,没曾想竟也被深深地吸引了,让我不由得感叹——杨红樱不愧是一位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优秀作家。
《笑猫日记》丛书是以一只会笑的猫的角度写的。书中围绕着笑猫和它的朋友京巴狗地包天、老老鼠,小主人杜真子和杜真子的朋友马小跳等之间写的很多有趣的故事。《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就是其中的一本,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一只年老巨大的、富有智慧的、能闻出孩子味儿的神龟故事。“孩子味儿”?什么是“孩子味儿”?孩子味儿就是在孩子身上的“味道”,也就是——童心。这只千万年的乌龟仍活在世上的原因就是“只要呆在有孩子味的地方,就能长生不老”。这只神龟就是闻到了马小跳和他伙伴身上的“孩子味儿”才千里迢迢地找到了他们,于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暑假就这样开始了……
书中的每一个小主人公似乎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孩子——调皮、天真、活泼、大方、诚实、好奇、热爱动物、乐于助人等等,可是乌龟却说现在孩子身上的 “孩子味儿”越来越少了。细细品来,真的感到在我们的身边,似乎有“孩子味儿”的孩子不多了。放眼四周,有多少只是任人摆布而缺少创新精神的少年儿童?有多少只会啃书本,生存能力欠缺的“优生”?又有多少对学习、读书丧失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迷途“羔羊”?我不由的内心一阵恐慌……
生命伊始,上天赐予我们的每一个小生命都像天使一样可爱。可为什么到了后来,这些天使会变成早熟的果子?难道作为家长的我们做错了什么?书中龟背上的文字发人深醒: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要像一个真正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子早熟,这些早熟的果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顿悟,为什么在这个新世纪,有孩子味的孩子匮乏?就是因为类似文章里杜真子的妈妈、安琪儿的妈妈那样的人太多了。这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于是便强迫自己的孩子学这补那,又用这不准、那不能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使孩子们逐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失去了身上那宝贵的“孩子味儿”。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不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呢?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很多家长常常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为借口,理直气壮的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比如:代替孩子购物,代替孩子选书,代替孩子决定参加补习班。在许多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们看见的只有孩子的缺点,没有优点。暑期又至,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顶着酷暑,又开始穿梭在各类补习班、特长班。我特别喜欢书中乌龟大师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没有了童心,是因为他们的快乐太少、自由太少、作业太多、没法出去郊游,因而也变得不幽默、不快乐,没有了孩子味道。就像马小跳的爸爸说的那样:“暑假上这个班,上那个班,给孩子留这么多的作业,还不如不放假呢!”孩子就是孩子,不能为了学习而失去童年的快乐,只要学会合理的运用时间,既要好好学习又不能失去童年的快乐,不是那么困难。
我个人认为,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很有孩子味儿,只不过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的“孩子味儿”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比如书中的“笨女孩”安琪儿,有着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整天逼着她学习、学习、再学习,让安琪儿没有了自由,就像一只小鸟被关在了笼子里,就算她再有“孩子味儿”,也被这样一个唠叨没完的妈妈扼杀了。与其截然相反的是总能玩出花样的马小跳,他有着亲爱慈祥的“宝贝儿妈妈”,幽默、富有童心爱心的“贪玩老爸”,在这样父母的培育下,马小跳身上充满了十足的“孩子味儿”。虽然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但其身上的善良、热情、真诚、勇敢,让所有人感动,而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又每每让人惊叹。
我反省,自己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唠叨,有时是字体卷面的整洁,有时是房间内务的整理,还有时是吃饭刷碗的琐碎,成为了儿子口中的“慢羊羊”!就像儿子发出的无奈那样:好像大人们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控制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成为自己手中的木偶,让孩子渐渐失去了自主权,没有了真正的童年。我们不妨换种心态再重新审度自己的孩子,也许就会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只有短处,他们不仅可爱美丽,还很聪颖智慧,相信这样下去我们定能真正成为孩子们游戏中的玩伴,学习中的益友。
“这世界什么最可怕?心老了最可怕。”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天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们,更需要一份童心,学会与孩子共鸣,减少一些不得当的行为,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更多的光彩和欢乐,也要努力不让自己的心变老,学会闻那“孩子味儿”,向杨红樱一样——了解孩子、喜爱孩子、读懂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