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那只叫“绿尾”的大公鸡英勇就义后,我们家的鸡窝里就只剩下六只母鸡了,它们分别是:黑皮蛋、月牙儿、贝贝和芦花123.
黑皮蛋,个头最大,屁股最肥,下蛋也最勤,是一只领头的黑母鸡。每次喂食,它都抢在最前面,吃相不佳,没有一点淑“鸡”风范,而且生性不羁,是除了绿尾外,唯一一个飞过栅栏逃跑在外过了一夜后又返回家的母鸡。它是小妹妹认领并为之取名的,所以,家里攒几个鸡蛋后,女儿都要给姥姥和妹妹送上楼几个,让她们也尝尝鲜。毕竟是自己养的嘛,不喂饲料,不加添加剂,纯天然啊,营养价值肯定没的说。

漂亮的母鸡贝贝是女儿认领的小宝贝。通体黄色,尾羽上有少许黑色,丰腴美丽,爱玩耍,尤爱在院子里的花池里刨坑觅食,深得女儿的喜爱。可自从有一次姥姥说:黄鸡不肯繁蛋(家乡话,大意是黄色的母鸡下蛋不勤),女儿却没来由地也担心起贝贝的命运,唯恐不下蛋的鸡会被我们杀掉。后来我一再向她解释姥姥所说的“不肯下蛋”只是“下蛋不勤”,并不是不会下蛋的意思,女儿这才慢慢打消了心头的疑虑,并开始盼着她的贝贝也能下个白白的鸡蛋。

月牙儿,提起这只月牙儿的母鸡,不得不又提回绿尾。因为绿尾是小弟弟从小认领喂大的,眼看着绿尾因为打鸣扰民不得不杀掉,弟弟哭的那是个痛啊,我只好领着他到鸡窝里重新为他另觅“养鸡”。于是这只有着红色羽毛,尾羽弯弯颇似新月的小母鸡进入我的视线,随口命名月牙儿推荐给小弟弟。小弟弟痛失爱鸡之余,也不得不勉强接受,好在月牙儿也算争气,就在弟弟认领后不久,就率先下了一个蛋,用自豪的“咯嗒咯嗒”声渐渐抹平了小弟弟失去绿尾所受的心灵创伤。

芦花123则是孩子们挑剩下的三只母鸡,样子都差不多,清一色的芦花鸡,没有什么特别醒目的特征。拜托孩子们帮忙起个名字,谁也不做理会,我只好随意命名了。其实,我自己也是分不清哪个是芦花1,哪个是芦花2,反正一说就是芦花123,权当它们是三胞胎好了。
家里养着这六只母鸡,我们每天都会捡到几只鸡蛋,少则两个,多则四个。从那些咯嗒咯嗒的报喜声中,我们逐渐分辨出月牙儿和黑皮蛋下蛋最勤,芦花123由于分不清不好做什么界定。所以,就目前来说,就只剩下女儿的贝贝还没坐过窝。

捡来的鸡蛋小小的,蛋壳呈粉白色,个头只有买来的鸡蛋一半大,里面的蛋黄却很大。煎出来的鸡蛋色泽鲜黄,味道嘛,较那些鸡蛋腥气些,孩子不怎么爱,不过一想到是自己的宝贝下的,也就欣然吃下了。
有时候,手心里托着那小小的鸡蛋,心头也总是掠过一种说不出的情感,从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小绒鸡,我们竟然一直养到它们下了鸡蛋,这大半年的日子还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虽然从五一时候最开始的30多只养起,死的死,送的送,杀的杀,但最后的结局仍是当初我们最想要的:
院子角落里,随意地卧着四五只母鸡,孩子下学后冲进简单的鸡窝,手上多了几个尚有余温的鸡蛋……一切是那么的随意而幸福(*^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