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孩子不是不想学作文

2018-10-02 
学校暑假招生的过程中,我接待过很多伤心困惑的父母,都满怀骄傲地回想孩子当年的聪慧和与众不同,经常得“一百

学校暑假招生的过程中,我接待过很多伤心困惑的父母,都满怀骄傲地回想孩子当年的聪慧和与众不同,经常得“一百分”,“第一名”,活泼可爱,某一方面特别强,哭诉孩子“悲惨”的现状——不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中招考试200多分300多分,行为怪僻,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通过和他们聊天得知,他们中的大多数家长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一旦发现学习成绩不如意便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而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原地踏步,他们清一色地抱怨孩子学习学不进去,为此心急火燎,度日如年。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自己的教育。但是没有人承认或者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家长整天在孩子耳朵边唠叨分数名次,今天得了99分,为什么那几个孩子得100,你怎么就要差那么一点?这次第三名,为什么不多几分?多两分就是第二名了,得了第二名,又加码——下次一定要得第一名啊。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孩子最讨厌“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的潜能是个巨大的宝库,都有先天禀赋,但是后天的教育更重要,家长只要仔细观察和发现,懂得开发,就可以取得出乎意料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那天起都满怀期待地教育孩子:跟他说话,教他认知,家长的耐心是非常可贵的,没有人给孩子提出多么高的要求,孩子哪怕是学会了一点点的东西,家长就会十分欣慰。但是这样的耐心随着孩子上学就结束了,世俗的攀比心理让很多人不再淡定,担心的是孩子成绩不好,将来上不了好大学。看到孩子不用功学习,就非常着急,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学习。一些家长啥费口舌,说破了嘴,孩子就是提不起精神,学不进去。家长看孩子学不进去就越急,就说的更多。家长说的越多孩子越学不进去,恶性循环。

科学的家教观念,因材施教,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是培养孩子的根本,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习惯于催逼孩子。抱着一点点的特长漫天炫耀,由于急于求成的心理作怪,即便是天才也会在自母、社会的极度催逼下销声匿迹。《伤仲永》就是很好的例子。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哪?根本的原因在家长,孩子其实没有天生厌学的,他们一开始都是愿意学习的。那孩子现在为什么不愿意学了呢?是家长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的不学习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能尝点甜头,他就会又做越有劲。如果是不断的尝到苦头,他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了。

我曾经给一位家长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让你的孩子在你面前连续喊你十声妈妈,你什么感觉?”

这个家长一听就急了:

“还喊十声哪,喊五声我就想揍他个鳖孙!”

这是一个不隐藏自己情绪的家长的说法,我很理解,紧接着我我说:

“你看看,孩子喊你妈妈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你说喊五声就要揍他鳖孙,你一天说孩子好好学习的次数不下三次,十天三十次,一百天三百次,一年就一千多次,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这位家长一下子陷入了沉思,后来据说就不再那么啰嗦了,孩子也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颇具规模的国企里工作。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机会,或者是自觉醒悟,现在大多数的家长、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优秀的家长,是把希望和要求埋在心里,看到孩子表现的好,就给予物质上的鼓励。如果孩子考的不好,就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一般化的家长,不鼓励孩子,孩子考的好坏,他们视而不见。有的对孩子严要求:你考了95分,你班上有多少考95分的,你在班上排第几?孩子考的不好他们就开始唠叨了,说来说去,把孩子说的垂头丧气。差一点家长,就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考的好,他们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想当年爸爸(妈妈)比你强的多,考了多少多少分;如果家长不行的会说:你有什么骄傲的,邻居的孩子某某某,每次都考多少分,比你考的好,人家都不骄傲,你应该向人家学习。如果孩子考的不好,家长就会指责孩子,平时不用功,孩子要是反驳,他们就会情绪化,批评甚至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疲掉了,家长就对孩子进行讽刺。这些孩子的生存状态最差,可以说是水深火热!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孩子感觉是在为父母学习,遇到极端时刻,就把书一摔:我不给你学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学不进去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习的动力,而造成孩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是社会上知识无用论的论调占据着主流,二是家长不知道怎么去关心孩子,不知道去激励孩子。不知道对孩子的埋怨、批评、指责、讽刺、打骂的危害性。孩子学不进去时心里很痛苦,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啊。但家长不但不去理解孩子,还想当然的认为孩子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想尽办法引经据典说明知识的重要性,一心一意去开导、说服孩子,孩子饿了,需要的是三块钱的米线,你给孩子的却是三千块的名牌服饰,出力不讨好,结果是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孩子不理家长了,家长还认为孩子不懂事儿,孩子和家长都会在心里说:这事儿不赖我!那到底赖谁?

实质上是家长好心办了坏事儿。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养出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知道奋斗的人。一个人了有远大的理想,他就会去不懈地努力。一个人知道了回报,他就会让父母看到他的进步。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才可能全力以赴。

“要我学”和“我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地球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有几个家长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呢?你说让放手,家长马上就会说:我不敢放手呀,一放手,一不问,孩子的学习马上就掉下来了。我一抓孩子的学习就上去了,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学习掉下了?

孩子的学习就像一辆汽车,最需要的是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孩子没有学习动力,就好像汽车发动机出了故障,老师在前面拽,父母在后面推,父母越用力,车子跑的越快,但是孩子呆在中间无所事事,这种快不是真正的快,父母也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孩子终究是要独立的。一旦父母精疲力竭或者是遇到了上坡,可能会倒下来甚至压力他们的脚。

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原因,在原因没有弄清之前不要下结论,更不能情绪化。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这是心理学上能够让人进步的一个词——内归因。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