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让景物在你的笔下“活”起来作文

2018-09-30 
让景物在你的笔下“活”起来 写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诚惶诚恐。因为我既不是大家,也没什么经验,只是“迫于”关心我
 

让景物在你的笔下“活”起来

 

写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诚惶诚恐。因为我既不是大家,也没什么经验,只是“迫于”关心我的家长、朋友问起这个话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特别感谢博友格物致知好对我善意地提醒,才使得我有梳理自己思想的机会。

                                           ——题记

 

 

写景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几乎每册语文书都安排了相关的口语交际和小练笔。孩子们从老师那里早已得知——写景要抓住事物特征。怎样抓住特征把景物写活呢?如果想一蹴而就,我认为有点难度。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就拿我辅导自己的女儿为例子,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有心无意——说景

有心,指的是家长的有意引导;无意,指的是孩子在交谈中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春夏秋冬、风雨雷电、花鸟草虫、日月星辰,孩子们已经司空见惯,往往是一个“好”或“美”对其特点高度概括。如果这个时候,你抓住时机和孩子深入交谈,你就已经抢占先机,让“用心说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芽。

翻开孩子2006年8月2日的日记《雷阵雨》,我还能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和她说雨的情景。那天中午,突降雷阵雨,孩子当时正在美术班学画画,等我去接她的时候,她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的雷声真大,真吓人。”从事小学教育的我,可能是处于职业习惯,随口问:“雷声多大啊,妈妈怎么没感觉?”“啊?”孩子惊讶地回答:“雷声劈里啪啦,吓得老师都捂着耳朵。妈妈怎么会没听见?”呵呵,我暗自得意,小家伙上当了。不能露馅儿,我装着糊涂,继续问:“老师这样胆小?小朋友们都在干啥?你呢,宝贝?”孩子根本不知道妈妈用意何在,回家后就高高兴兴地记下了当天的见闻。

雷阵雨

中午,一阵雷声扑过来,小朋友们都惊呆了。雷声有多大?就是“劈里啪啦咚!”第二声雷吓得老师都捂着耳朵。夏欣怡说:“外边就快变成河啦!”我急忙跑过去看,心里想:妈妈怎么来接我呀?

过一会儿,老师说:“雨停了。”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安心地图起颜色来。

有了这次收获,我和爱人就坚持在生活中有意地引导孩子观察,故意争着抢着说自己看到的新奇。草莓园里说草莓的味道,鸡冠洞里说钟乳的颜色,小河边说捉小鱼的乐趣,黄海岸边说听到的涛声,每次不求多,只求孩子说出一两点即可。可是,一旦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千奇百怪的想法都冒了出来,咱们怎么能挡得住呢?(要想让孩子写具体,首先得学说具体。)

二、罗列材料——选景

写景的文章,材料要与中心一致,就好像鱼儿和水的关系那样,有机搭配,紧密联系。每次观景回来,看到的都是一大堆景物,孩子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没个层次感。由此,我想了个笨方法。写作之前,先确定中心。再根据自己确立的主题,罗列印象比较深刻的景物,然后归类,划掉重复的或者离题比较远的材料,剩下精华。到这个时候,可不能放手开写,顺势让孩子说说准备把哪点进行详写,哪点略写。养成习惯,孩子在写作之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我在辅导孩子写《春天在哪里》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052996&tempid=0.3911533347161637这篇小作文时,孩子罗列了郁金香、柳树、风筝、桃花、滨河、小鸟、小草、松针、游船、修剪树枝的叔叔、春游的孩子、湖水、小亭……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我问孩子:“哪些是你在家里看到的春天?哪些是小区外边的?哪些是我们在滨河感受到的?”很快,孩子就将这些材料归类:家里的郁金香,修剪枝叶的叔叔;广场的风筝;路边的桃花;滨河公园的孩子和小鸟。同时豪不犹豫地划掉了松针、游船等,因为我们一致认为孩子的笑声更能表现春天的活力。(写景选材是关键。)

三、理清顺序——写景

古人讲,言之有序。选好材料之后,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就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移步换景都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不管用哪一种顺序,都要和自己的文章内容相符,还要符合常人的观察规律。有助于表达文章重点的顺序,读起来才能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与你产生共鸣。比如《春天在哪里》采用的是移步换景法,家里——楼下——广场——路上——滨河。《看 日 食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1987557&tempid=0.29537240408614834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写作顺序要恰当。)

四、巧用修辞——活景

   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仅仅靠华丽的辞藻是不行的。想让自己的景物会说话,必须学会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修辞不仅能让景物更加形象生动,还能扩大景物的广度和深度。比如《》。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120180&tempid=0.7981124564580546昨天孩子起稿时,开头是这样写的:“中午,刮起了大风。”修改的时候,我启发孩子:“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风大?”孩子说:“没下课就听见了,风在嗷傲叫着。上体育课时我差点被吹倒。”我接着问:“你刚才并没特意强调风大,可是妈妈就听出来了。作文中你也能不用大字,让人一读就感觉到风特别猛烈,就更出色了。”略加思索,孩子便写到 :“呜——呜——”,风咆哮着,向我们奔来。边写边用左手做着动作。轻而易举,抽象的东西就形象化了,我知道不用再多说,她下次就知道怎么把“好”“美”“香”变得生动具体了。

再看孩子眼中的《会变魔术的喷泉》: 静静地坐在地面上欣赏喷泉, 觉得好美丽!在霓虹灯的照射下,水柱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一会儿变成了花坛,一会儿变成了围栏。通过内容一致,形式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出现,也就是排比,是不是让文章更有气势,更增强了表达效果呢?

《花棚》归来说水仙:它白色的根,绿绿的茎叶细长细长的,整体看去象颗大蒜。通过比喻,没见过水仙的人估计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吧?(修辞是让文章生动的重要途径。)

如今,我还在写作的路上探索着。让孩子尽快脱离辅导,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是我们永不停歇的目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