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孩子真正的负责任
周日布置了一份期中测试卷,今天上课照例要先落实作业问题。以下是八三班王某某和我的一段对话,“我的卷纸丢了。”“那你去复印了没有?”“复印部的墨没了,复印不成。”“你跑了几个复印部?我们修武所有的复印部墨都没了?”王志伟闭口不言。“你整套小白卷丢了,你家长知道不知道?准备怎么解决卷纸问题?有没有人负责你的作业?”“有。”“那好,让你家长下午一点半到学校一趟。”
下午家长到校,经过交谈,发现家长的教育比较随意,有时间了就管管,没时间了就放松,还盲目信任孩子,遇到问题不懂得找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还茫然无措。如果真正的爱孩子,就一定要对孩子负责任,要真正的负责任。
关注孩子作业质量。“我周日还检查了他的作业,他说都做完了,我还又让他做了三份题。”“他说”这个词语已经透露出来平时家长检查孩子作业的方式,依靠的是孩子的一面之词,孩子有没有漏报作业,做家长的其实一无所知,更不会想到时不时的电话联系本班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核对一下作业。“做了三份题”可以看出家长看的是孩子做的数量,到底质量怎样,家长更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谈再去针对性的练习易错点了。“我平时也经常陪着他做作业,做到十一点多,我都瞌睡了,他还在写作业。”“做到十一点多”家长提及的只是做作业用时的长短,至于孩子在这个时段是否在专注的做作业,有没有浪费时间现象,家长避而不谈。关注点反映着家长的思考点,他不去思考自己孩子用时长的原因,不去思考怎样改正不良的做作业习惯,怎样减少作业中的无效时间(他也说到了,孩子不做作业时不上厕所,一开始做作业就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要喝水,一会儿又去吃点东西)。磨磨蹭蹭,边做边玩的问题不能解决,孩子的用时怎能减少?作业相当于是孩子学习成果的展示,我们不能把要求降低到孩子仅仅是写了(有的学生一道题随便写了几个字就算是这道题已经做过了),而要看作业效率,看作业质量。
了解孩子交友动向。“这段时间我孩子一到星期天就去找你们班的第一名都某某,和人家一起学习。他说这个孩子学习可好了,数学考了120分,英语考了120分,语文也考了100多。”又一个“他说”,这个孩子真的是班里的第一名吗?自己的孩子又真的去找这个孩子一起做作业了吗?他们有没有去其它地方?自己孩子从这个孩子身上学到了哪些有益的东西?事实证明,这个孩子成绩方面位居下游,父母离异,缺少看管。“他说,都某某的父母都是老师。”可现实是都某某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老师。也许是此家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致认为所谓的老师的孩子也是值得信任与学习的。只是我们搞不明白,怎么这个多的“他说”能够有它存在的空间?一个四十岁的家长怎会被一个十几岁的小孩骗的团团转?家长怎么就没有想到找老师了解一下相关情况呢?“你有没有听说过袁武帮、王继瑶、陈志恒(他们才真正是班里的先锋部队)这些人?”“没有,我就听他经常说都某某了。”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家长,还对班里的学优生一个也不知道,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我们不言而喻。为了自己的孩子,做家长的一定要关注孩子交友动向,如果经常提到的同学消极怠惰,那你的孩子就会不求上进;如果经常提到的同学奋勇争先,那你的孩子就会积极进取。
管理孩子通讯工具。“我觉得他学习也可辛苦了,有时候我去看他,他半夜了还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书。”“半夜了还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书”,孩子真的在背书吗?用得着在被窝里背吗?家长落实他背会哪些内容了吗?这些内容是今天新背会的,还是为了糊弄家长而精心准备的储备内容呢?“他有手机吗?”“有。我不让他往学校带。”“他平时手机在卧室里面放吗?”家长迟疑了一会儿,说:“应该是在客厅里。”一个“应该”可见家长根本就不知道手机的走向问题,即使孩子哪天拿到了学校,家长也不一定知道。孩子有可能已经成了一个手机奴了,家长还被蒙在鼓里,还在心疼着孩子的深夜苦读。我们本不应该把孩子往不好的方面想,但也不能不去正确的思辨,不能盲目的信任。毕竟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抗拒的诱惑,这远非需要劳力费神的作业所能匹敌的。做家长的就要管理好孩子的通讯工具,让孩子远离这些潜在的“污染源”,如果等到孩子真的钟情于手机,那就悔之晚矣。
为了孩子,家长一定要真正的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