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目标指向明确适度 手段操作合理有效作文

2018-09-28 
目标指向明确适度 手段操作合理有效——作文观摩课后的几点思考上周我们进行了学校第一次作文教学观摩,非常
 

目标指向明确适度 手段操作合理有效

——作文观摩课后的几点思考

上周我们进行了学校第一次作文教学观摩,非常感谢五位做课老师的精心付出与精彩展示。他们的课给我们带来许多收获,也促使我们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革,在改革中提升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

思考一:五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

李矿军老师执教《碰瓷儿》,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形式,巧妙练笔。回忆我们听的李老师的每一节阅读课,他都能寻找到文章的读写结合点,他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学到记叙方法、表现形式、语言技巧等有关的写作知识。从读中学方法,在写中练技巧,有效地实行读写结合。李老师的课像散文,形散神不散,他总能把课文当例子,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尽管有些地方显得粗糙,例如老师的语言随意,学生表演不到位,其神态动作语言不能符合当时的情景,但瑕不掩瑜。

任瑞花老师的《父母的爱藏在……》则从“发现爱—寻找爱—描写爱”几个环节着手,使学生学会选材,学会围绕总起句“妈妈的爱藏在……”写具体的话;她同李老师一样,都有效地实现了读写结合,不同的是三花老师的语言更加精致更加唯美,她的每句话都像在潜意识给学生输送作文的资源,学生如果能用在作文里面都是点睛之笔。在学生面前,三花老师就是一座资源库,一座金矿。我认真拜读过三花老师的每一篇博文,她总能就地取材指导学生不断地练笔。比如学校收获了木瓜,她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订报刊杂志时,学生回家后如何向妈妈讲清要求,妈妈的反应是什么,仿照《可贵的沉默》一课中关于对话的描写,练习写人物对话;学校刷墙时,带领学生一齐观察刷墙工人的动作……她有一双会观察的慧眼,更有一颗会发现的慧心。尤其是她的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情感,所以当她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范文《妈妈的爱藏在手工书包里》,我就在想,三花老师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段下水文?《妈妈的爱藏在手工书包里时》虽然写得很深情,但太深奥了,不适合三年级学生仿写。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只要围绕总起句“妈妈的爱藏在……”写一段具体的话就足矣。如果三花老师能自己围绕总起句“妈妈的爱藏在……”写一段话作为范文引路,肯定比《妈妈的爱藏在手工书包里》更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刘桂彩老师的《令我感动的一件事》立足高年级学生发展,明确写文章的流程“审题眼、说范围、想细节、写内容、精修改、细反思”,展示了她几年来对作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成果。桂彩和三花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特别会随地取材指导学生练笔,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事找事造事让学生来练笔。她博客中的许多原创作文教案我们拿来就可以用。桂彩一直参加曹洪彪老师的新概念快速作文实验,新概念快速作文是以好方法快抒真感受,以快思维快述善品行,以新视角快写美生活的写作活动,一个中心词“快”,即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40分钟)内,迅速完成审题、构思工作,并进行快速行文、修改。我一直在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有限时间内的“快”?

巩艳丽老师的看图写话《美丽的秋天》紧扣低段的写话教学重点,择例做仿练,从“赏秋天、说秋天、写秋天”几个步骤激发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新课标提出的训练体系(低年级“乐于表达”,中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学会表达”),艳丽老师尤其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了多种情境,在“乐于表达”上做足了功夫。我们知道艳丽老师也非常喜欢写博,每篇文章都透露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一位爱写作会写作的老师必然能教出爱作文会作文的学生。巩老师对自己要求标准高,对学生要求标准自然也高,努力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课标中对二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是“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所以,本节课可以降低目标,任意写秋天的一处风景,或天空或果园或田野,仿照老师的例子,用“有……有……有……”的句式,写几句通顺的话。在低年级指导学生说话练习时,我们不能只求语法上的合乎逻辑,更要从语句的具体丰满来引导。例如当学生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只狮子。”我们评价是正确的,当另一名学生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凶猛的狮子。”我们及时评价“凶猛这个词用得好,说出了你自己心里的想法。”再如:句子练习“——————在————。”有的学生说“我在家里写作业。”这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说“我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业。”老师及时点评:这个句子好,哪里好呢?“专心致志”一词用得好,说出了写作业的态度。有的学生说“小鸟在天空飞翔。”有的学生说“小鸟在天空快乐地飞翔。”老师点评:“快乐一词用得好,想象出了小鸟的心情,有感情有温度。”使学生明白作文既要写眼睛看到的,更要写内心所想到的。

姚军莉老师的口语交际《我的画》从倾听、表达等方面入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会听会说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目标,“带着微笑,声音响亮,说话清楚,有礼貌……”这在军莉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思考二:目标定位明确适度

听作文课,我们总希望看到学生的作品,很遗憾,这几节课我们都没有看到成品,基本上都是半成品,这也是这几节课共有的特点。时间当然是主要问题,既要指导又要写作,平时我们都是用两节课来完成的,短短的四十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三四百字的作品。听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既然是四十分钟,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按照四十分钟来设定,不要求学生成篇。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其实比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低多了,我们对自己的课堂追求完美,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也高了,既要文从字顺,又要首尾照应,时间当然紧迫。李老师的《碰瓷儿》可以降低目标,既然是训练学生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形式,那么就让学生只写有关碰瓷儿的一段。四年级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写作已经很熟悉,必要的时间、地点及周围的环境都要交代,所以课堂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写了一张了还在写时间、环境等,没有尽快进入正题。既然是四十分钟,老师可以拟个开头,简单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让学生只续写“碰瓷儿”的紧张情节,如果这样,学生可能就能当堂完成教学目标。任老师的《妈妈的爱藏在……》也可以降低目标要求,只要求学生用“妈妈的爱藏在……”为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为了鼓励优秀促进落后,我们可以采用梯级目标,认为自己写作速度够快的学生可以加一个自己满意的开头,如歌词式开头、诗句式开头、比喻式开头,分层要求,照顾差异,优秀先行。

思考三:阅读储备,指导助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阅读是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基础,离开阅读,小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同时,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有了广泛的阅读,小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会水到渠成,成为自然流泻的轻松的事。“孩子的书读得也不少,但就是不会写作文。”这是好多家长对孩子的抱怨。确实如此,会不会写作文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的悟性,取决于他对所阅读材料的吸收内化和迁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所能做的是有意识地给学生以作文方法的指导和引领,使悟性高的孩子实现跨越,给他们锦上添花,使悟性欠佳的孩子扎好根基,保底慢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