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走进你,我的学生
满怀希望开学了,满怀梦想开学了,就在我为学生做种种设想、订种种计划时,不如人意的地方出现了:
数学老师向我抱怨:刚开学,课堂上飞飞怎么就那么爱睡?
班干部向我汇报:班里个别同学(当然有飞飞)很是特殊,还没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我听了,心中不安,我知道强制他们怎么做,严厉的批评只会换来阳奉阴违的表象,而对学生的改变效果并不大。我想找到切入点,走进学生心中,与他们交流。
机会来了。昨天早晨是我的自习。我有意提前进教室。看到了空着的位置,不用说,这空位的主人是“自由大王”。我问了他们同寝室的,说是还在睡觉。我耐心地等。上课堂铃响了。座位依旧寂寞。我心情开始烦躁,想要发怒,但理智提醒我:要找好方法,要从内心里去改变他。
二十分钟过去了,走廊上传来了脚步声,然后是喘着气儿站在教室门口的三个人:飞飞、小木和小申。看他们那紧张的样子,我知道他们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可怎么就战胜不了自己的劣性呢?
询问原因,他们也都如实答了,上学期他们就这样,错误该承认承认,以后该犯还是要犯。因为是冷风吹面的早晨,我让他们进了背诵第一课去了(可恼的是第一课已经学完两天了,全班也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会背了,而他们三个却是没有一个会背)。但我的内心却丝毫看不进去书,我在想怎样抓住“七寸”,尽快地说服他们。
“要不,就星期一家长送学生的时候找他们谈谈吧。”我心里想到了找家长这据说是无能方法之一的方法。不管怎样,要让孩子开学之初的态度通知家长,尽到老师的责任。
第三节课,我在教室外边站,数学老师把飞飞拉到了我面前,“问问他怎么那么瞌睡吧?”上教室上课去了。
飞飞,一个可爱的孩子,上学期我边哄边吓总算没让他把成绩拉下来,我也知道人情况特殊:父母离异,内心压力大。
“你怎么回事啊?”我盯着他问,“上学期你还不错,尽管你也有很多毛病,但你总算没把自己落下来,这开学第一周你都表现这样,以后想要个什么结果呢?”
他低下头,一声不吭。我知道来了个沉默式的反抗、
“要不,后天你爸来时,让他见见我吧。”我知道僵持着也不是办法,就准备等到星期一再说。
“老师,我……”飞飞突然抬头看着我,眼里噙着泪水。
我心一颤:“你说。”
“老师,自从我爸妈离婚后,我心里总不好受,爸也不让我去找妈,我心里很憋得慌。……”
“那你更应该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拿优异的成绩交给爸妈,他们会更高兴。”
“可爸不让我见妈。”
“你有信心改正错误吗?如果你能从此端正态度,不再违纪,到时候我说服你爸让你去见。”
一听我说这话,飞飞的眼里放出了光芒:“真的?”
“我能骗你呀?只要你做到了一个好孩子所做的,态度端正,学习努力,我说话算话。光看你能不能做到了。”
“好,我一定能做到。”我从他的语气和神态中看到了他的信心。
“我也相信你能做到。”
我觉得我和他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我们视对方为友人,相信,他的转变会慢慢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走进孩子,是影响孩子的第一步,每个孩子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走进的方法也不能相同,但是,我必须走进他们,教育影响他们,进而改变他们。
“我拿什么走进你,孩子”,将成为我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提高学生的新话题和新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