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先锋学校的老师打电话说,儿子今年参加的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得了“二等奖”。听了这个消息,我们是既吃惊,又惊喜:吃惊的是儿子参加这次竞赛,我们只是想让他积累一些考试经验,考试前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当然也没有抱任何得奖的希望;惊喜的是,儿子居然拿了个“二等奖”,而且老师说学生得“三等奖”的人比较多,“二等奖”的人还确实不多呢。
回想起儿子学奥数和学英语的经历,联想到这次得奖,让我又一次陷入了对儿子教育问题的思考中。。。。。。
儿子是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奥数的,记得那是二年级放暑假前,我正在外面出差,突然电话响了,来显是家里的号码。
“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一接电话,里面传出了儿子的声音。
“还需要几天,有什么事么?”
“妈,暑假我想上奥数班。是我们班数学老师通知的,就在学校上,我们班已经有一半的同学都报名了,我也想报。”
“好呀,上课时间定了么?和其他班上课时间冲突吗?”
“时间定了,一星期三次课,不冲突。”
“那好,你想学就报吧。不过,咱不学就不学,要学就一定把他学好,好不好?”
“好”
就这样,儿子的奥数学习经历开始了。
仔细回想起儿子学奥数的这三年时间,我真的是很惭愧。我一直对儿子学习奥数的期望值不高,我的思想就是:只要在奥数班能跟得上,开阔一下儿子的做题思路,对学校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就行。这些年来,我对儿子的奥数学习辅导不超过10次。检查奥数作业完成的情况不超过五次。开学后,儿子每星期一晚上上一次课。儿子放学后,直接去上奥数,回家只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奥数作业写完,仅此而已。就跟没有增加任何负担一样。
这次报名考试,我和儿子商量是否参加,儿子开始不想报名,似乎有些顾虑。我说:“咱这次考试,只是去积累一些考试经验,考试成绩好坏无所谓。”儿子才点头同意。没想到,最后,还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
可是,儿子的英语学习就和奥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儿子剑桥英语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学的。开始,和奥数一样,也基本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但是,老师一再和我联系,儿子的剑桥英语跟不上,我就想方设法,在家里进行辅导。可是,那两年,单位正是出差最多的时候,我在家的时候,儿子的英语就会好些,否则,就差些。儿子的英语进入了非常不稳定的时期。这样,两年过去了,儿子的剑桥英语学习越来越吃力,儿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学英语,特别是剑桥英语。无奈,今年暑假前,在剑桥课还没有上完的情况下,我给儿子办了休学。回想起来,我已不记得,我给儿子买过多少英语辅导材料。可最终结果却是这样。。。。。。
你们别以为我会放弃,我不会。我只是想重新摸索一种更适合儿子的学习方法。我知道,儿子不擅长记忆,他现在和剑桥班里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差距,想尽快跟上是不现实的,与其让儿子跑他看不到终点的必输的赛跑,他只会越跑越没劲,越跑落的距离越远。不如让他稍作调整,再重新参加比赛。今年暑假,我没有再给孩子报英语班,而是改成在家里单独辅导,其实主要以背单词为主。我希望他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能尽快找回学英语的感觉和兴趣。
仔细想一想,儿子其他的学习,也和奥数和英语很像,越是不经意间学的东西,我不报太大希望的,当然,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很宽松的,好像她越喜欢学,学的越投入;越是我们急于求成的,严格要求的,越是学习兴趣不大,越是跟不上。
真是:“有意栽树树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