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古诗写法略谈作文

2018-09-25 
古诗写法略谈应博友之邀,著一短文简述诗词写法,以下诸条为本人经验之谈,不妥处敬请批评、指正。1、赋诗填词是
 

古诗写法略谈


应博友之邀,著一短文简述诗词写法,以下诸条为本人经验之谈,不妥处敬请批评、指正。

1、赋诗填词是古人抒情言志的重要方式,故写诗必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诗的核心当有一个“人”字在其间,透之以妙悟,彰之以品格,即所谓格调为高境界为上,切忌风花雪月傅金粉,“为赋新词强说愁”。

2、古人常言吟诗、歌诗,诗歌本为古人劳动歌咏而来,《孔颖达疏》中有云:“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故我们今人学做古诗,虽不必拘泥格套,然其节奏、韵味、情感乃至精神断不可失。一首古诗读起来至少应该音韵协和,琅琅上口,意义丰满,言之有物。

3、鉴于词的情况相对较为复杂,建议初学者从诗入手,故本文只讲诗的写法。

4、古诗有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乃唐人于前代诗歌基础上规范而成。近体诗主要形式有: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共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绝句少一半,共四句。有说绝句是律诗的截体,有截取首尾联的,有截取颔颈联的,也有说律诗由绝句增扩而来,此二说尚无定论。排律长度不限,可一韵到底亦可换韵。

5、近体诗对韵、声、粘、对均有具体要求,下面细讲。

6、古体诗是对唐前诗歌体例的统称,当然唐及唐以后的诗人亦可写古体诗。古体诗不讲格律,对平仄、对仗无要求,可换韵,可仄声押韵。

7、下面重点说律诗,律诗八句四联,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必须押韵(押韵的字叫做“韵脚”),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他句则不允许押韵。(古体诗柏梁体是句句押韵的)

8、所谓押韵就是作为韵脚的字韵母相同。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中秋、流、舟、留四字即为韵脚,同押ou韵,韵脚所处的位置恰在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处。

关于哪些字韵母相同,其具体情况也较为复杂,可百度“韵脚”二字,在其中找“平水韵部”和“仄韵部”,选字为韵即可。

9、近体诗要求韵脚必须为平声。古音有五个声调: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声、下平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这是古人划分平仄的标准,但现代汉语的发声与古代已有很大区别,上下平声现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变,入声在普通话里已不复存,仅存于个别方言中。鉴于此,今人学写古诗,不必拘泥古音律,尽可按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这样大体不错。

10、平仄是古诗格律的要害,平仄不依常格称之“拗句”、“失粘”,韵脚不押称之“出韵”,这两种错误都是不可犯的。千万不要对古人有什么怨言,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诗歌的民族,即因为唐人对音乐韵律的精深体会而创制出的诗歌格律,此一点深入探之,必对古人敬佩有加。

11、律诗按每句字数又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按起首字的平仄又分为平起式、仄起式,按首句是否押韵又分为入韵式和不入韵式。如上面《山居秋暝》一诗即属于平起不入韵五言律诗。(注意:后字为仄声,虽然韵母也是ou,却不属于押韵。)

12、律诗的平仄程式,五律和七律各有四种,绝句亦是如此,在此不再细述,点击百度“平仄”可知。仍举上面《山居秋暝》为例,其平仄程式应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考察《山居秋暝》实际平仄,“天”、“明”、“莲”、“随”四字不合程式要求,但因其所处位置在第一三五字处,故可宽容,此之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然一三五处也不能尽错,那样就可能犯孤平,关于犯孤平和拗救等知识此处从略,就不再细说了。)

13、律诗还有一项较高难度的要求,就是其第二联(颔联)和第三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言及此,必须说说对偶,古称对仗,对对子,即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如《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与“清泉石上流”相对,“竹喧归浣女”与“莲动下渔舟”相对。“意义相对”这一点对我们今人来说不太好理解,喜欢写古诗的博友可以读读《笠翁对韵》这样的书,读得多了就对古词古意熟悉了。

14、上面说的全是格式,下面说说内容,律诗的内容按四联基本安排为“起承转合”,即首联起,交代叙述或抒情之因,导入主体部分;颔联承接首联,将叙事或抒情引向深入,通常所谓发展部分是也;颈联转,转向另一事、另一方面或另一角度,使诗呈现出别有洞天、曲径通幽之感;尾联合,是对全诗的升华,往往直抒胸臆或余音袅袅。

15、律诗要求一诗要有一个叙事或抒情的主体,或歌咏山川,或抚今追昔,或婉讽譬喻,或直道肺腑,整首诗当前后一致,主题鲜明,切忌东拉西扯,言不及义。

16、律诗之格调境界,我赞同王国维之言“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7、绝句为律诗的缩减体,故略去;排律除对仗无明确要求外,其余不变,亦略去;古体诗不讲格律,懂押韵,重炼字即可,同理无需细述。

   全文到此,一言以蔽之,律诗乃学习古诗之必由门径也。行文仓促,还望对各位博友有所帮助。慕雅之心,其可成才,各位博友既爱古诗,不必急在眼前,取《唐诗鉴赏辞典》一部细品半载,无师亦自通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