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身为家长,我们最为担心的是孩子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学习没有动力,犹如鸟儿没有翅膀不能飞翔;犹如火车缺少燃料不能前行。但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用扬鞭自奋蹄”?有些孩子“重锤敲打无回音”?动力源自何处呢?王金战老师以自己多年的经验给大家总结了学习动力的七大来源,今天摘录与大家共勉。
一来自“自尊”。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如果为了维护自尊,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他甚至可以创造出超出想象的奇迹。埃里克威亨姆13虽那年因罕见的视网膜遗传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不肯向命运低头,他拒绝使用拐杖,拒绝学习盲文,坚持认为自己能应付正常生活。2001年5月他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他用13个小时登上了海拔8848米高的珠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山珠峰的盲人登山运动员。作为一个人,要想让别人看得起,首先自己得瞧得起自己,为自己争口气!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
二来自自强。一农村学生因父母老实巴交,村干部欺负他们,把他家的农田霸占为宅基地。父母多次找村干部,村干部就是不给解决。孩子听说此事回家站村干部理论,村干部一脸不屑地说:“你一个差生,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话?你有本事考上大学,我就把宅基地退给你,要是考不上大学,你没资格跟我说话!”村子里从没出过大学生,村支书觉得他考不上大学,就这样奚落他。弄得这个孩子很郁闷,成绩也下降了。王老师知道情况后就将计就计说:“村支书其实做了一件对你很有利的事,将来你和你爸对村支书的愤恨可能会转化为一种感激。为什么?你们村没出过大学生,你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你如果考上大学了,村支书肯定得颠颠地去你家喝喜酒,宅基地不仅要还给你们,还可能给你们补偿。为了你们家的利益,你现在就应该拼搏一把!把气愤转化为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只要你考上大学,什么事都好办了。”这孩子后来化郁闷为力量,最后真的考上了大学。
三来自持续激励。王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学校环境条件恶劣,学生都纷纷转学,老师也没劲教了。其中一学生来到王老师所在学校,打听到王老师是这所学校教的最好的老师,便央求王老师收留他。王老师看到孩子苦苦哀求,便破例答应暂时留下他,但给他提出的条件是:期中考试如果能够考到班级前60名(当时班里80个学生),就留下他;若考不到前60名,走人。”这个孩子同意这个条件。期中考试这孩子考了班里63名,没有达到目标,变打点好行李来跟王老师告别。可此时王老师从心里已经接受了这个学生。因为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一个月的努力能考到63名,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就对这个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骨气?你刚来时是班里倒数第一,现在一个月能冲到63名,说明你的潜质是最大的!你怎么说不是考大学的料?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进步的话,你完全可以考上大学,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学生一看王老师愿意留下自己当然高兴了,他带着一份惊喜,一份感激,学习劲头简直像快要饿死的人扑在面包上似的,每天学到深夜,把学习当成一种奋斗的享受了。经过不断努力、进步,离高考前一个月,他竟冲到了班里第8名。最后,他以总分全校第3名考入一所名牌院校。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潜力?一颗感恩的心激励他要用优异成绩来回报的原动力;当他全身心投入学习时,发现学习那么富有挑战性,便焕发了奋斗的激情。
雄心,改变贫穷的雄心,才是生命的永恒动力,才是点燃奇迹的火种。
五来自感恩。一个孩子应该有感恩之心,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社会。如果孩子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内心就会充满阳光,干事情就会劲头十足。一个孩子如果不懂感恩,老觉得父母对不起自己,同学对不起自己,老师跟自己过不去,他的心里就会越来越阴暗,易于消沉,甚至堕落。台湾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生活在贫穷家庭,父母双目失明。赖东进历经磨难最终走向成功。他说:“感谢父母,他们虽然是瞎子,但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跪着给他们喂饭;感谢苦难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练的机会,给了我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感谢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担打我,让我知道要想得到爱情,就必须奋斗,必须有出息
六来自体验困境。有时候,当一个人面对困境时,才会焕发出动力,才会有一种改变现状的愿望。而这种愿望是别人没办法给你的。有时候,一个人的成才往往是在体验到挫折之后。在挫折面前,有些人选择了沉沦,有些人则选择了愈挫愈奋。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的选择。只要自己坚定改变的信念,就总会有翻牌的机会!
七来自自主学习。鼓励孩子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自主学习是主动的,因为他愿意,当他愿意时,学习就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那样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学生学习不主动,缺乏激情,时间再长也没有效果。
看来,学习动力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好,作为一个家长也罢,不一定整天以大道理教育孩子和学生,应该善于寻找突破点,抓住每一次教育时机,对症下药。但愿王老师的经验之谈能为咱们成功教育孩子找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