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女儿参加王老师举行的钢琴汇报演出,我陪同。参加演出的有十多个学生,大的15岁左右,小的刚刚5岁。按岁数和水平依次上台演出,学生表演结束,王老师也表演了一首,我记不得名字,感觉很精彩。
关于这次演出,留给了我以下思索。
思索一: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九点演出,我们八点就到了,为了熟悉熟悉环境,为了热热手,找找感觉。
很气派的演出厅,很气派的三角钢琴。虽然空荡荡的,但是可以想象演出时的庄严。
只有我们父女,女儿可以独自练琴。
她一开始就是演出曲子,磕磕绊绊,难以马上发挥水平。
我马上要求她停下来,练习基本练习。慢走,变奏,快弹结合。
慢走,可以体验力度,使声音透而实,这是准备动作不可缺少的。
变奏,可以刺激手指灵活性,使手指能跑能停,这是快跑不可或缺的部分。
快弹,可以挑战手指机能,鲜活的声音,来自灵活的手指,快似速疾风,慢如太极。
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十分重视基本功练习,不论再忙,她都坚持每天不低于30分钟的基本练习,然后是演奏曲子。
方法基本正确后,钢琴是练出来的。钢琴水平等于悟性+正确的练琴方法(或者是练琴习惯)+持之一恒的练习。
慢变快的练琴方法是我自己的感悟,就像练习武功,分解——完成而缓慢的体验——会一招熟一招——联系起来成套路————熟能生巧——应用起来随心所欲。
练琴人讲究练琴时脑中有谱:曲子分成段,段落分成句,一句看一眼,口唱心念手上弹,反复三次,基本能背谱,下一句重复此法,回来联系上一句,逐渐突进,遇到困难的停下来,反复揣摩。一天一段练技术,反反复复成记忆,不出错,不疲惫,循序渐进慢亦快。
当然,我的这些都是外行话,是自己的感悟,但是我感觉,当女儿按照我的方法时,练习效果就好很多。
思索二:用艺术来启发弹琴
女儿表演的是肖邦的《小夜曲》,我和女儿探讨表演的感觉。
钢琴演奏要学习大自然。
我们一起回忆王维的《鹿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夜曲要有心灵的空灵,意念指挥手指,手指表现意念。
我们一起回忆王维的另一作品《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一起回忆八月十五石漫滩边赏月,七夕之夜刘山顶山听风的感觉。
我认为,弹琴不仅是手指,还是一种感觉,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吟诵来辅助练琴,我们可以通过聆听天籁来辅助练琴。
有魔力的演奏不在手指,而在感悟,真情必须用真情来打动。
思索三:干什么事都要重视策划。
王老师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演出,只是为了交流和展示。
闲着没事,我做出这样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假如,让我组织,我这样组织:
1、 每个家庭参与打分。打分结束孩子来领小奖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的参与提高了鉴赏能力,不至于无所事事。
2、 老师给选手点评。赏识为主,要通过提升优点让孩子找自信,找兴趣,有成就感;研讨问题,让孩子有奋斗目标,鞭打快牛。汇报演出重在交流,重在切磋。
3、 特别优秀的学生介绍弹琴方法。本次演出中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已经准备报考十级,每天练琴8到10小时,应把弹琴当作快乐,应该让孩子谈弹琴的乐趣,谈练琴的方法,树立榜样一个,带动一片学习。
4、 老师演奏学生的作品。老师演奏很好,但是,没有学生能听懂,听不懂就没有效果。如果老师演奏学生作品,轻车熟路,会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会给学生以效仿榜样。
5、 根据孩子的特点设奖。最美音色奖,最佳表演奖,进步最大奖,最具潜力奖,激情演奏奖,细腻表现奖……这是专业老师的事情,当孩子因为某一潜力被发掘被奖励,他会更加努力发展这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