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作文

2018-09-13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就把自己在教学中是怎么做的,作一说明,与各位老师交流.

一挖掘教材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这说明数学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感受到它的价值所在。如:教材安排“生活中的数”、“数学乐园”等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提供了素材。

   如在教学“认数”时,可以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的数;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电话号码。一些常用的号码如:110、、112、119等,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功能,知道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用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数学的含义,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开发生活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例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市场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三创设生活情景

  生动 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更具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如:在教学“8的加减法”中呈现的是恐龙图,学生写出了“6+2=8  2+6=8 8-2=6 8-6=2”这几个算式,可以将这一内容创设性的设计成一个学生熟悉的课外活动:7个学生,一位老师;2个踢毽子,6个拍皮球:3个女孩,5个男孩;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一共有多少人?”使学生就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想,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