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发挥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作文

2018-09-10 
《发挥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课例展示:河南省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王志芳课例评析: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万方中学
 

《发挥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

     

      课例展示:河南省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王志芳   

   课例评析: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万方中学    程爱莉

 

   (课前分发作文纸)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一节作文课——《发挥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事物或听到一种声音,就会产生联系与想象。脑科学家证实,青少年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最强,我就先来考考你们的联想能力。

(屏显:考一考

“发挥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作文        

看到这幅图形,你想到什么说什么。

生1:相框。

生2:方块字。汉字。

生3:一个囚禁人的房子。

生4: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生5:一个美丽的空间。

生6:一片洁白无垠的世界。

……

【插评】该活动立即唤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中。

二.新授

第一部分:联想

    师:同学们想到的有物品的名称、抽象的汉字形体、一句话描绘的场景等,联想的能力真强,让老师感到意外。

    师:我们由图形正方形想到了如此多,这种思维方式就叫——

    生(齐):联想!

    师:请一名同学朗读。

   (屏显:联想——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生1:朗读。

    师:怎样使我们联想的事物更加丰富呢?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出发。当我们看到方形,想到饼干,这是由两个物体的形状相似,即形似想到的,叫相似联想。还有一种相似联想是神似,比如看到方形,我们想到正直。当我们由猫想到老鼠,由树想到叶,这是相关联想。由天冷想到穿厚衣,由下雨想到撑雨伞,这是因果联想。我们还可以由红想到黑,由高想到矮,两种事物构成了相对相反的关系,这是反向联想。

    师:由联想的四个角度出发,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古诗词中也充满了联想。

   (屏显: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是——

    生2:相似联想。

    师:山如美丽女子弯弯的眉毛。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

    生3:相关联想。

    师:重阳日有赏菊的习俗。

    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

    生4:因果联想。

    师:慈母手中的线编织成游子身上的衣服。

    师: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这是——

    生5:反向联想。

师:长江头与长江尾相对。

【插评】通过古诗词来感悟、理解联想的四种角度,很有创意,既使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融为一体,也为课堂增添了诗情画意。

    第二部分——想象

    师:生活中,我们运用联想思维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在运用另一种思维,它就是——

    生(齐):想象!

    师:看这段文字,请一位同学朗读。

   (屏显: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dìng)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了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做一只大鹚(cí)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xián)。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做一个鱼儿,淬(cuì)入水内……

                          ——节选自《小圣施威降大圣》)

    生1:朗读。

    师:我们看红字部分,大圣和二郎真君变来变去,多好玩。老师现在也想变成一个智慧老爷爷,把聪明才智都送给你们。你们说,能不能?

    生(齐):不能!

    师:为什么?

    生2:这不是真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师:这些变来变去的现象都是作者吴承恩想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作者在此处运用了想象思维。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3:朗读。

   (屏显:想象:在头脑中创造出从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插评】联系学过的课文点出想象的特质,简洁有效。

 第三部分:练笔一——词语搭桥

 师:实践写作中,联想与想象是交织在一起运用的。老师给出一个题目,请同学们发挥联想与想象,从“圆”到“沙漠”之间搭一座词语桥,也就是说,思维的起点是“圆”,思维的终点是“沙漠”。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搭得桥最多。

(屏显:圆——————沙漠)

(5分钟后学生停笔,开始交流)

    生1:圆——仙人球——太阳——湖泊——沙粒——沙漠。

师:想到了湖泊。

生2:圆——黄色——骆驼——沙漠方块字。

师:想到了颜色。

生3:圆——水珠——太阳——炎热——大地——沙漠。

师:太阳炙烤着大地,有一片土地成为沙漠。

生4:圆——太阳——地球——非洲——沙漠。

师:运用了地理知识。

生5:圆——镜子——海市蜃楼——沙漠。

师:可以创作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

生6:圆——树桩——森林——沙漠。

师:森林成沙漠,可悲的现实。

生7:圆——圆满而又干枯的心灵——沙漠

师:你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师:老师也搭了三座桥,没有你们想得丰富。请一位同学帮我读一下。

(屏显:A.圆—落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B.圆—圆润—歌喉—《驼铃》—沙漠

            C.圆—方—“黑匣子”—《小王子》—撒哈拉沙漠)

【插评】“词语桥”的设置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大脑进入活跃状态,在小组内的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学生渐入佳境,说出了很多精彩的答案。老师的及时点评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老师出示的三座“词语桥”分别借助诗句、歌曲和名著,不仅为学生展示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再一次将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彰显了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第四部分:练笔二——创编故事

师:我们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已慢慢张开,我们的心灵即将飞翔。下面请看图片,创作一个小故事。

(屏显:图片——“发挥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作文

(15分钟后,同学交流)

生1:在地下,有一颗种子,它希望面对灿烂的阳光。可是,它的周围却是一片漆黑,没有一丝明亮。

有人在耳边告诉它,向上吧,上面的世界就是你向往的明亮的世界,有最美的阳光。于是,这颗种子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上,一定要迎接阳光。

无尽的泥土,它慢慢地钻,遇见石头,就把它推开。就这样,它冲破土层。可是,太阳呢?冰凉的空气中没有一丝温暖,甚至夹着雨打在它的脸上。它后悔了。

突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哦,那是什么?是彩虹伴随着阳光!它赢了,笑了。

师:我听到了你那颗永不屈服向上的心。

生2:《亲情》。那株已经发芽的植物,伸展着他的枝叶,好像在保护着旁边的孩子。每天,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敢炎热还是酷暑,已经发了芽的芽妈妈都在万分呵护自己的小宝宝。虽然每天都很累很累,但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慢慢长大时,心里不禁多了一些欣慰。身边的孩子也在努力成长,发芽,为了让妈妈看到自己无比高大的样子,他在努力成长。如果有一天妈妈老了,他也会象小时候妈妈呵护自己一样,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去照顾妈妈,即使再苦、再累,他也毫不畏惧。他怎能忘记他发芽的过程中一直有妈妈的陪伴?

师:感人的亲情。你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你的妈妈真幸福!

生3:从前,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一天,一个人从这里要从这里走过去,别人对他说:“你不要从那里过去,经过那里的人都没有出来。”那个人坚持要走。就这样,他上路了。当他走进这片沙漠时,他想:“我带了这么多东西。我可以绿化这里。”于是,他把随身带的种子撒在了这个干涸的大地。

    他走了之后,一粒粒种子慢慢地发芽,茁壮成长,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渐渐地这里成了一片树林,成了动物的乐园。从此以后,这儿就成了人们经常走过的地方,而且,每个人路过这里的行人都要撒下一粒粒种子。

师:多么曲折动人的故事。你的勇敢让沙漠变成绿洲。

……

【插评】此时,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通过写作呈现出来,教师侧重于从内容和情感方面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让思维飞扬,让心灵翱翔!

【编辑删掉】

【悟课】

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思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人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天生就有,似乎不用培养,我们也可以进行联想与想象,作文教学似乎不能对学生进行发挥联想与想象能力的指导。这节课,我尝试着探索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思维。其中,有两个方面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惊奇。

    不论是从“圆”到“沙漠”,还是“看图创编故事”,同学们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我吃惊。实际练笔中,学生并没有出现思维打不开、无话可说的被写状况,而是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瞬间。

二、困惑。

    想象能力如何培养?有没有相关的知识?我费力搜索资料发现众多名师并无好的解决方法。2013年新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实践“发挥联想与想象”,如何落实“发挥想象”这一目标?这节课的最大困惑就在此。

       作文教学长路漫漫。

总评:

《发挥联想与想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改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由于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诸多的语文老师,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王志芳老师的这堂课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听课后,笔者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学情境创设合理,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于作文课尤其是指导课多有畏惧、厌烦的心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这节课上,王老师首先让学生对一个普普通通的方框图案进行联想,而这一小小的考验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学习兴趣也自然生发出来,为上好这节作文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此简洁有效的情境创设,令人眼前一亮。

2. 教学设计新颖有梯度,时刻彰显语文本色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可以发现,王老师精心设计的多种活动不落窠臼,亮点频频。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能使其积极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同时,王老师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演绎了课堂上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瞬间!

最值得学习的是,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时刻不忘“语文”本色,处处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如,为了让学生把握联想的四种角度,王老师让学生借助古诗词进行感悟与理解。如此一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融为一体,也为课堂增添了诗情画意。再比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发挥联想与想象,王老师要求从“圆”到“沙漠”之间搭一座词语桥。在肯定了学生诸多创造性的回答之后,王老师也出示了自己的答案(A.圆—落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B.圆—圆润—歌喉—《驼铃》—沙漠C.圆—方—“黑匣子”—《小王子》—撒哈拉沙漠),这三座词语桥分别借助诗句、歌曲和名著搭建而成,再一次将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3. 学生评价及时丰富,课堂氛围平等和谐

在学生的诸多精彩发言中,王老师及时的点评和不露痕迹的引领不仅将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纳入语文的学习之中,而且因为能够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整个课堂呈现出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的对话如溪水在山涧中一般自然流淌,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总能迸射出美丽的水花……而这样的课堂最能体现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编辑删掉】

当然,本课仍有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王老师在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一点,从王老师课后“想象能力如何培养”的“困惑”中可以看出来。其实,想象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这节作文课的教学重点,就本节课来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或对于生活的感悟。所以,在“创编故事”的练笔中,教师的评价应当侧重于引领学生明确写作中融入联想与想象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借助联想与想象使自己的文章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动人。如果在这一方面有所改进,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就更多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