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问诊室】之
同学间有了摩擦,如何办?
孩子星期天回来说她们寝室晚上一两点钟有人说话一直到早晨,每天晚上都是如此。搞得孩子睡不好觉,白天也没精神,太耽误学习了。孩子太胆小,没敢告诉老师,于是孩子的爸爸就给老师发了短信,老师批评了那几位同学。昨天晚上孩子哭着告诉我们那些人开始报复她了,把她旳茶瓶踢烂了,还让我们不要去学校找老师。孩子平时就胆小,发生了这事就更不知如何处理了,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个妈妈的求助
是在手机QQ里,看到了飞雪妈妈的留言,作为老师有话想要说。看到聪聪姐的文字,想起自己作为家长也亲身经历了些事情,想说些什么。
我想说说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一件事情:
记得是上学期,有一天下午放学回来,孩子一脸的不高兴,坐在沙发上,没有了往日的“滔滔不绝”。走上前去,轻轻问道:“这是咋啦,亲爱的宝贝儿。”话音刚落,儿子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此时,我也发现,儿子的眼镜咋就少了一根腿儿呢?“给我再配一副眼睛吧,A给我弄坏了。”儿子似乎很是生气,话语中带着哭声。“没关系的儿子,这副眼镜都这么长时间了,我们正想换新的呢,不是吗?”我的话语显得很是轻松。儿子好像稳定了一下情绪,慢慢的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在课间,A同学从儿子背后抱住了儿子,然后就从后面要摘儿子的眼镜,儿子不愿,A同学就突然要抢,于是儿子的眼镜掉在了地上,并且摔出去了好远,等儿子找到眼镜时,镜片已经裂开了。于是儿子走到A同学面前,说要道歉,因为你把我的眼镜弄坏了,可是A同学就是不道歉,反而掏出100元钱,说不就是钱的事儿吗。儿子力争不要钱,就想要歉意,A同学就是不道歉,就这样一直到上课铃声响起。
儿子,委屈的诉说着,我用心的听着。
妈妈有两个问题要问,一是:“你告诉老师了吗?”二是:“你为什么哭?”儿子说,他没有告诉老师,根本就不想告诉老师。生气是不是因为钱,不是因为眼镜坏了,而是因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自己就是要一个“对不起”,可为什么就不理解呢?
紧接着就和儿子步行配眼镜了,在回来的路途中,看到儿子的情绪有所好转,就试着问:“儿子,妈妈想知道,这件事情我们怎样结束?需要妈妈和你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吗?”儿子好像没有思索,“不用了妈妈,不必要告诉老师,我自己来解决吧。”我没有多说什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好样的儿子,妈妈就知道男子汉的事情都是自己解决。”
回到家中,吃过饭,做完作业,儿子躺在了被窝了,与儿子进行了聊天。
学校社会的缩影,要学会和同学和谐相处,要学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相处的人或事,在这个时候,想想怎么做既不伤害别人也不苦着自己。同时想想看遇到的同学或是朋友或不是朋友,有时也是阶段性的。把他当成普通同学就好,减少接触的机会,不要正面发生冲突,久而久之也就淡化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儿子回家偶尔也会谈起A,只是说很少在一起玩,有事情也说话。儿子的原话是:“我们不是一路人。”
大度、宽容,愿意去包容的人是很多人都很欣赏的,希望儿子这样做不是因为要去取悦别人,更多的是让自己有颗豁达的心,也因为如此自己更快乐,所以这样的好的心态更多的让自己感到轻松愉悦。也更希望儿子可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完善自己的性格。
不管孩子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自己的问题都要孩子自己去解决,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急于越俎代庖地处理纠纷,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家长可以先适当地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应该先设法让孩子从激动中平静下来,再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孩子弄清楚究竟是谁错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轻易地认为,既然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一定就全是对方的责任。其实,有些纠纷恰恰是最后受了“委屈”的孩子挑起的。
孩子之间相互争吵、打架,然后又自己和好,就在这一来一去之中,孩子的交友能力便锻炼出来了。对孩子来讲,这种小矛盾和冲突能促使他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吐会上是行不通的,从而学会与人相处和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摩擦,一定要孩子自己解决。这其中离不开父母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切莫因家长的介入,导致矛盾的激化,最终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希望儿子的事例能帮到这位妈妈。
林蔓的天空 (2014-03-04 20:52)
如果我是求助中的那名女孩儿,我会这样去做:先和大家打成一片和她们搞好关系,然后再告诉她们,忽然发现由于晚上熬夜没有睡好,大家都变成黑眼圈,不漂亮啦。最后再号召大家为了漂亮还是晚上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