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科学伴随儿成长作文

2018-09-03 
科学伴随儿成长喜欢问为什么,是儿子的嗜好,直到现在也经常说:“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让科学来告诉你!科学来
 

科学伴随儿成长

喜欢问为什么,是儿子的嗜好,直到现在也经常说:“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让科学来告诉你!科学来自那里?不用说,对孩子来说,科学来自书本。

插曲一:我们有个“万事通”爷爷

儿子幼时,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一道彩虹悬挂空中。儿子看后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多漂亮的彩虹啊!”“妈妈,它怎么会挂在天上呢?”“妈妈,彩虹怎么又消失了呢?”“妈妈,彩虹去哪儿了?”

儿子一连串地问题提出来,看来我也要搬救兵了。

“儿子,你的问题好多呀,我们去找“万事通”爷爷吧。”

“好呀,“万事通”爷爷在哪儿啊?”

“走,妈妈带你去,“万事通”爷爷可喜欢小朋友去找他呢。”

我们回到家,对儿子说:“儿子,你把眼睛闭上,妈妈把“万事通”爷爷给你请来,好吗?”

“好啊,妈妈,快点!”

我急忙去找“万事通”爷爷--《十万个为什么》之自然卷。

“芝麻,芝麻,开门了……儿子睁开你的眼睛吧。”

“哪儿呢?”

“请看!”我指了指桌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儿子,这就是“万事通”爷爷,他的本事可大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他,他会不厌其烦的告诉你的。有了它,什么问题就都知道了。”

“真的?”儿子还有点疑惑呢。

“当然,不信?你来看。”说着,我和儿子翻开《十万个为什么》,查找彩虹。

“妈妈,在这里呢。”原来儿子看到了书中的插图,一道漂亮的彩虹悬挂空中。

和儿子一起读:彩虹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阳光形成的。大雨过后,空中的小水滴就像三棱镜,太阳光通过时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再反射回来,就形成了一道色彩缤纷的彩虹了。

“妈妈,“万事通”爷爷真厉害啊,我以后也要成为“万事通”。”

看来儿子的求知欲还是值得称赞的!

后来,通过“万事通”爷爷,我和儿子一起了解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为什么天上的云千变万化?为什么彩霞如此美丽?(早霞不出门,晚霞行万里)为什么海水是蓝色的?为什么闪电先于雷声?(光速每秒30万千米,声速每秒340米。)……

 

插曲二:我们有个“万事通”朋友--电脑

春节,大雪封路,冻雨压断电缆,导致电网中断……

“妈妈,什么是冻雨啊?雨都落下来了,还能把电缆压断?没有了电,怎么生活啊?”儿子又来问为什么。

“哎呀,就是冻着的雨呗,不行,还是去问“万事通”爷爷吧。”

于是儿子打开“万事通”爷爷,啊?居然没有。

“儿子,那就向我们的新朋友--电脑求助吧。”

打开百度,搜索“冻雨”。

“妈妈,快看,有,有,有……”儿子一激动一连说了好几个有。

原来冻雨是这样的:在冬天,有时候雨落在树木、建筑物和电线杆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这种雨在气象上叫“冻雨”。它是由温度低于0度的水滴形成,在云中它本来应该凝结成冰粒或雪花,但是由于缺少凝结核,就形成了一碰上物体就结冰的冻雨。

儿子读完,说:“原来冻雨是这样的,怪不得把电缆压断呢。”

“儿子,喜欢我们的新朋友吧!”

“当然喜欢了!”

其实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解答,千万不要含含糊糊,摸棱两可,那样还不如不说呢。要给孩子的印象就是求真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插曲三:我们的“万事通”杂志--《我们爱科学》

今年,儿子订阅的报刊变化了,订了《我们爱科学》。每当杂志拿到手,儿子就迫不及待得先睹为快啊,结果有时还耽误了做作业呢,因为这个缘故还告诉他: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儿子慢慢地也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这不,看完后还考我呢。

“妈妈,考考你呀:下雨时走着淋雨多还跑着淋雨多呢?”

“那还用说,跑着快,当然是走着淋雨多了。”

“哈,妈妈你错喽~  让我来告诉你吧。是跑着淋雨多啊,你想,走着时雨是直着往下落的,而你一跑雨就斜着落到你身上,面积当然就大了,淋得雨也就多了。不过,下大雨、暴雨时,你可就别走着了,赶紧找地方躲躲吧。哈哈,妈妈,我厉害吧!”

“哈哈,我儿子当然厉害了!”

有了《我们爱科学》做助手,以后我可不是儿子的对手了。

 

插曲四:儿子的科学实验基地

儿子最喜欢上科学、劳动课,因为需要动手做,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好开心哟…

这个课涉及面广,有自然、物理、化学……多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不自觉中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这里的一切让儿子感到新鲜、好奇。桌上摆满了仪器:显微镜、切片、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漏斗、蒸发皿、滤纸、三角架……儿子看看这个,摸摸哪个,目不暇接呀!

儿子的博文:科学小实验--菜汁怎么变色了?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32907

儿子的博文:有趣的科学实验课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24955

我为儿子写的博文:儿子的科学实验课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21824

 

插曲五:淘宝淘到《读童话将科学一网打尽》

4月19日,星期六,下雨。又去书店,淘到一本《读童话将科学一网打尽》,急忙推荐给儿子,儿子一看就喜欢上了。买了!

这是一本将生硬难得的科学知识改编成了小朋友喜欢的童话加漫画的形式,使孩子很容易就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科学原理、常识以及神奇的实验,从而启发孩子自主地思考问题。该书通俗易懂,有吸引力。

本书讲了十个童话故事,篇篇精彩,让儿子爱不释手啊,还把看过的故事讲给我听呢,大家也来听听吧!

纺织娘还债(平衡原理)--玩了一个夏天的纺织娘,到了冬天没东西吃了,来到满满一仓库食物的蚂蚁那里,并且还住到了蚂蚁的家里。可是蚂蚁要求第二年要还给他吃的食物。蚂蚁发现纺织娘吃的太多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自制跷跷板,(因为天冷买不到天平)把食物分成了大小两块,把大的放到自己这边,小的放到纺织娘那边,由于距离不同,跷跷板依然是水平的,没办法,纺织娘只好吃那块小的。到了第二年,蚂蚁让纺织娘还债,纺织娘把一口袋食物放到天平一端,自己跳到另一端,天平刚好水平,就把口袋给了蚂蚁,蚂蚁后悔当初自己没把食物的重量记下来,哎,纺织娘的还债方法让蚂蚁无言以对。

故事讲完了,儿子也明白了跷跷板、天平的平衡原理,懂得了跷跷板的玩法、天平的使用方法,从而了解了买菜用的秤是利用的杠杆原理,还有弹簧秤、液压秤、电子秤等……还懂得了蚂蚁不会迷路,原来它是通过尾部分泌出的有气味的化学物质来认路的,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蚂蚁来搬动比他们重很多倍的食物了。

故事很多,内容很广,物理、化学、动物、植物、自然……怎么样,很吸引人吧!

说到这里,带你做几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吧!

嘛咪嘛咪哄--科学魔术一:

①将橡胶气球均匀地吹胀后,用线把口扎好。②仔细观察吹好的气球,找到颜色深的部分,将尖锐的签子扎进去。③慢慢地向前推进,直至签子从气球的吹气口钻出来。(原理解释:)

嘛咪嘛咪哄--科学魔术二:

①将可乐罐放在桌子上,拔掉拉环。②往罐内放入一小勺的苏打。③气泡大量涌出。(原理解释: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冲出)

嘛咪嘛咪哄--科学魔术三:

①将空易拉罐放在桌子上。②把气球吹得大大的,用线把口扎好。③用手纸在涨大的气球表面来回摩擦几次。④将气球移近易拉罐。易拉罐便会慢慢地向气球那里移动。(原理解释:摩擦起电,正负电子相吸)

嘛咪嘛咪哄--科学魔术四:

①在碟子的中间竖一根蜡烛,再在盘子里倒上水。②点燃蜡烛。③用杯子将蜡烛罩住,蜡烛的火焰慢慢熄灭。④在火焰熄灭的瞬间,可以看见碟子里的水被吸到了杯子里面。(原理结实:因为蜡烛燃烧使空中氧气减少,杯中火焰熄灭,气压降低,外面的大气压就将水“压”进杯子里。)

 

 

插曲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我们伟大祖国一系列的科技成就: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主要开拓者: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

第一部分:两弹一星等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成功发射。

1970年4月26日,“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成功飞上天。

1971年3月3 日,科学实验卫星“实践1号”成功发射。

1971年9月10日,第一枚洲际导弹飞行成功。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从酒泉成功发射,并于11月29日成功返回。

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

第二部分:农业

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第三部分: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年12月22日,第一台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年,6月,第一台银河Ⅲ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5年,接触互连网。

2005年,中国上网人数超过1亿。

第四部分:航天飞船

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神舟6号--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1号--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11月22日,传回首张月面图像。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国。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和孩子一起多观察,多提问,勤动手,多思考,为孩子开启科学这扇智慧的大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