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三)作文

2018-08-20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专题要点】

   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题型有二大类:一类是数量关系和以前学过的整数的题型相同,不同之处是具体的数量是分数的形式。另一类是在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步或几步,和前面学过的基本类型相比数量关系稍复杂一些。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能正确的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解答基本的分数乘法或除法的题。其次要弄清题中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

【例题解读1】

五年级学生有5/6参加了冬季锻炼,其中女生有45人,占锻炼人数的3/7,五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思路点拨:

   这题中出现五年级学生、女生、锻炼人数三个数量。出现了二个分率和一个具体的数量。需要弄清这二个分率的单位“1”是哪个量。 的单位“1”是五年级学生,5/6 的单位“1”3/7是锻炼的人数。接着要找准对应的分率和数量。45人占锻炼人数的3/7

接下来就是理清解题思路,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如果从问题入手:求五年级学生人数,它和锻炼人数有关。锻炼人数又和女生人数有关。所以,先要求出锻炼人数。再求出五年级人数。

如果从条件入手,可以边读边思考边联想:前二句话没有直接的联系,读到第三句话“女生有45人,占锻炼人数的3/7”时,马上联想到可以求出锻炼的人数:45÷3/7=105(人)。这时候三句话实际已经变成:“五年级学生有5/6参加了冬季锻炼,锻炼的人数是105人。”而这二个条件,又能求出五年级的人数。

105÷5/6=126(人)

解答方法:

方法一:先求出锻炼人数,再求出五年级人数。

锻炼人数:45÷3/7 =105(人)

五年级人数:105÷5/6 =126(人)

综合算式:45÷3/7÷5/6=126(人)

答:五年级有学生126人。

方法二:根据除法的意义,把锻炼人数平均分成7份,女生占其中的3份,这3份正好是45人。先求出一份数,再求出锻炼人数。以此方法,可以再求出五年级人数:

锻炼人数:45÷3×7=105(人)

五年级人数:105÷5×6=126(人)

答:五年级有学生126人。

方法三:可以用方程分步计算。

解:设锻炼人数为X人。

X×3/7=45

    X=105

解:高五年级共有学生X人。

X×5/6=105

    X=126

答:五年级有学生126人。

说明:做这样的题,关键要弄清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要整体把握好题中数量的关系。这需要在读题时即要读懂每句话的含义,还要弄清句和句的关系。其次还要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的把题做出来。

【精练内化】

基础训练:

有60道计算题。小明做了1/3 ,小红做的比小明多3/4 。小红做了多少道?

1、“小明做了1/3 ”:单位“1”是(    ),关系式是(                ),

“小红做的比小明多3/4 ”:单位“1”是(    ),小红是小明的(   )

关系式是(            )。

2、“有60道计算题。小明做了1/3 ”由这两个条件能求出(      )算式:(     )

“小明做了(   )道。小红做的比小明多3/4 ”,由这两个条件能求出(    )

算式:小明:(        )

      小红:(        )

3、如果从问题看:小红和(   )有关系。小红是小明的(  )。由此得出,先要求出(   )的做题的数量。用(        )和(        )求做题的数量。

4、“有60道计算题。小明做了1/3 ”看出,把计算题平均分成(  )份,小明做了其中的(  )份。算式:小明:(            )

“小红做的比小明多3/4 ”看出:把小明做的题数平均分成(  )份,小红占其中的(   )份。算式:小红:(           )

 “

提升训练:

1、仓库里有水泥200吨,第一次运走总数的2/5 ,第二次运走余下的2/5 。两次一共运走多少吨水泥?

2、花店一共运来540枝鲜花,运来的玫瑰花比总数的4/9 多40枝,运来的百合比玫瑰花少 1/4。花店运来百合多少枝?

智慧岛:

刘老师从银行取了1100元钱,有100元和50元两种面值的。其中面值100元的张数是50元的3/5 。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例题解读2】

    一条路,第一天修了1/4 ,第二天修了1/4 还多10千米,还剩100千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

这是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比较复杂的一类。“第一天修了1/4 ,第二天修了1/4 还多10千米”,这二句关键句中,单位“1”都是“一条路的长度”,而单位“1”是未知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用方程解答更方便解答。

   我们设这条路是X千米。那么我们从第一句话理解:“一条路X千米,第一天修了1/4 X千米,第二天修了1/4 X千米还多10千米,还剩100千米没修”。读到这,根据关系式“总长度-二天修的长度=剩余的长度”就能很容易的列出方程。

   从线段图上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三)作文

                                                                  

解答方法:

方法一:方程:

解:设这条路长X千米。

X-1/4 X-(1/4 X+10)=100

           X-1/2 X=100+10

               X=220

答:这条路长220千米。

方法二:从线段图上看出来:(100+10)千米对应的分率是(1-1/4 -1/4 ),根据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式:一条路的长度×(1-1/4-1/4)=100+10,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100+10)÷(1-1/4-1/4)=220(千米)

答:这条路长220千米。

方法三:从图上可以看出来:把这条路平均分成4份,(100+10)千米占其中的2份。所以先求出其中的一份数,然后再求出这条路的长度。

(100+10)÷2×4=220(千米)

说明:这样复杂的题目,仍然是要找关键句,找准相对应的数量和分率。在理解题意的时候,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精练内化】

基础训练:

某工程队修筑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这段公路的1/4,第二周修了这段公路的2/7。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了2千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1、1/4和2/7的单位“1”是(     )。

2、关系式:(      )○(      )=2千米

3、如果设这条路长X千米。那么第一周修了(    )千米,第二周修了(   )千米。

4、把图画完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三)作文                                

                  

                        (      )     (        )

5、方法一:方程:解:设(          )是X千米。

       (                   )

   方法二:2千米对应的分率是(    )。根据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式:

一条路的长度×(      )=2千米,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算式:(              )

   方法三:1/4和2/7通分后是7/28和8/28,由此得知,把这条路可以平均分成(   )份,2千米占其中的(  )份。先求出其中的一份,再求出总长度。

算式:(                )

提升训练:

1、            一桶汽油,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两次正好用去18千克。这桶汽油一共有多少升?

2、            个汽车集团,去年计划生产汽车12600辆,结果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5/9

,下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3/5 ,去年超额完成多少辆?

3、某厂有240个工人,其中女工占5/8,后来又调进若干名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现在工人总数的20/29,调进女工多少名?

智慧岛:

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折成三股来量,井外余4/3米,把绳子折成四股来量,井外余1/3米,井深多少米?

【瞭望台】

  刘徽 (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

  刘徽的数学著作留传后世的很少,所留之作均为久经辗转传抄。他的主要著作有:

  《九章算术注》10卷;

  《重差》1卷,至唐代易名为《海岛算经》;

  《九章重差图》l卷,可惜后两种都在宋代失传。

刘徽的数学成就大致为两方面:

一是清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并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这方面集中体现在《九章算术注》中。它实已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刘徽的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确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鉴于刘徽的巨大贡献,所以不少书上把他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