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感,也要有技巧
打开孩子们的作文后才发现,一切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
孩子们有没有感受?有!但他们的表达远不像我想象的那般精彩、那般吸引人。更多的孩子还是在描述事情的整个过程,对于每一个环节自己的心理变化,他们往往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就带过去了。
是我把问题想象的太简单了。可能孩子们还小,不懂得去感受自己的内心;可能孩子们有感受,但他们还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就像一个婴儿,他(她)只会用“哭”这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有情感。
我需要为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理活动描写的指导。
上作文讲评课我实在不是很在行,总感觉学生不太喜欢。特别是在拿着一个孩子的作文当范文进行讲评、修改的时候,我觉得许多孩子都要睡着了。
可既然煞费心思地创造情境让孩子感受了,也练笔了,就不能这么草草收场!
经过浏览孩子们的作文草稿,上网查阅资料,我初步定下了这次讲评课的思路。
第一步,我首先出示两段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段,一个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看到邱少云被火烧时“我”痛苦的心理描写,一个是《窃读记》一文中“我”在书店寻觅自己想看的书时焦急又担心的描写。孩子们读后,让他们谈谈分别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什么是心理活动描写。
第二步,我把一个孩子作文草稿中的一个小片段拿出来读给孩子听:开始公布结果了。“阎明、樊怡杉——”只见她们两个一脸茫然地站了起来,再看
第三步,就上面这个片段,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当在写作文时需要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一、内心独白法
连尖子生的预习都不过关,更不要说我这个普通学生了。看来,今天我是在劫难逃了。唉,谁让我昨天晚上只想着看电视,却不好好预习呢!不过,有班长在前面挡着,说不定老师会手下留情的。
二、用动作和语言展现人物内心
听到老师念阎明的名字,我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一股寒意从背后袭来。连班长的名字
三、环境和衬托
秋日的阳光无情地透过窗户射进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额头上的汗珠也不停地冒出来,可当老师一念到“阎明”的名字,我额头上的汗一下子全消失了,只觉得浑身冰凉冰凉的。连我们班的好学生都要挨批,看来今天我一定在劫难逃了。
四、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听到老师念阎明和樊怡杉的名字,我心里一愣,忍不住扭头看看她俩,一个惊慌失措,一个满脸茫然。我明白了,一定是这两个好学生也没有好好完成预习作业。我有些得意,忍不住偷偷笑起来。就算老师念我的名字,有好学生当挡箭牌,我也不害怕。想到这儿,我将身子坐得更直了。
五、梦境和幻觉
我好像看见
事实证明,在第二个环节的交流中,孩子们更多采用的还是“内心独白法”。因此,对其他方法,我都是先出示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特点,再为他们点出是哪一种方法。
第四步,将上次活动中可以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场景罗列出来,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如“一上课
在实践中发现,这个环节可以和上面的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方法后及时练习,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前面只让孩子感受,后面让学生集中练习,那么多种方法,就会让他们无从入手。
孩子们开始修改自己的习作草稿了,看每个孩子都在草稿纸上沙沙地写着,心里有点小小的得意!他们究竟学到了多少,究竟能运用多少,还不知道,千万别得意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