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周六之约
词风诗韵之
才女易安
(下)
---古代诗词的赏析专题十五
傅录安
上回我们讲过了
早期的清新浪漫: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首小令,短短的六句话,却似一幅动画,还有语言描写,类似于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真可谓神奇!
第一幅:昨夜雨狂风猛,难以让人入眠;第二幅:窗前背影对外眺望,执杯饮酒浇愁,不觉酒醉卧床;第三幅:醉酒人不觉睡过了头,天已大亮,侍女来喊了。急问:“昨夜雨大风疾,海棠花如何了?”“海棠依旧开着。”第四幅:“你不知道,其实还是有不同的。你没注意那红的少了,绿的多了吗?”镜头已经切换到了水塘里。六句小令,曲折转换,可谓是句句折,笔笔换,如图如画。这首词与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真乃天衣之作,姊妹金花呀。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女子买花(买得一枝春欲放)却又怕影响到自己容貌(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的心理展现,更是少女时期李清照的真实写照。
中期的离别忧伤: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中期代表之作。新婚小别,思念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也不例外。重阳之际,薄雾浓云,彻夜难眠,黄昏借酒来消愁,却“衣带渐宽”,“人比黄花瘦。花水无意,相思绵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晚期的深沉忧伤
随着北宋的灭亡,李清照也随之南渡,丈夫也英年早逝。到了江南。虽然是花香鸟语,却丝毫无法改变她忧伤的情怀。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愿闻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在丈夫赵明诚病卒、北宋灭亡,为避金兵之乱而流落江南后,李清照所作词皆为愁苦之音。从此小词中可见一斑。
前二句“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偶句话起,但却不是一般的景象,而是情深之处的景,是“星河”,最为重要的是“转”字一出,时光流逝之快,尽在不言中,难免人会“帘幕垂”,难以入眠了。同时一“天上”,一“人间”。正是“人天远隔”之意,思念丈夫的情感也一下子沉重了起来,带有沉哀欲诉却无处可诉的悲凉。平静的字面背后是对往事的留恋与悲怆。接下来在前二句的基础之上,情感喷涌而出,“凉生枕簟”说明了孤独,“泪痕滋”则已经是以泪洗面。“悲从心生,不可断绝”呀。本来是和衣而卧,想要解衣入睡,却已经是“夜何其”---不知什么时候了,天可能就要亮了吧。“夜其何”是借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来说明时间已经是夜深光景了。上阙以“星河”起,以“聊问”落笔,心事重重的主人公已然跃然纸上。
下阙接应上阙中的“罗衣”展开。因“起解罗衣”看到了衣衫上的花绣,那些精致的小刺绣还是那么的漂亮,只可惜……一连串的“旧时……旧时,不似旧时……”,反反复复,字字悲咽呀。
这首词还有更可贵之处,她没有像一般的词那样,上阙写景,下阙转为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上阙的景物中自然承接到了下阙,有“过片不断曲意”(上下阙分开了,但词意却没有断开)的奇妙。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这是李清照初到江南时的感伤之作。可以用一个“淡”字来形象这首词的美。文字的平淡:词几乎用了直叙的方法,描绘了眼前的景象;细节的平淡:没有大起大落,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小片断;格调的平淡:格调上轻灵平易却又感情浓郁,很好地体现了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杰出代表的独特风格。
李清照的词皆为上品,我们仅用了其中的几首作个引子。大家在学习和欣赏她的词时,如果能先了解一下词的创作年代与背景,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她的思想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