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小学语文短期集中培训学习心得
沁阳市联盟小学李慧芳
从10月8日开始,我在洛阳师范学院学习了十几天,22日结束,取得了结业证书。这期间不星期不准迟到早退,班主任只认座位不认人。我们每晌听一场报告,听完报告写学习心得。报告一开始,就全程摄像。天气变冷了,班主任特别体贴,让服务员给我们再加一床被子。学员们想回家拿厚衣服,于是我们只休息了一天。这次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很紧张。
班主任把我们的学习比作一次“盛宴”。这次培训我共听了20多场报告,有宣讲教育形式的,有学术报告,有课标解读,有教师专业成长,有国学讲座,每一场报告都令我回味。我还听了四节课,参观了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听着看着对比着,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结合专家的讲座及名师的示范课,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余映潮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如《观潮》和《鲸》这两堂课,让我目睹了名师们的风采,为他们的教学方法喝彩,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张赛琴老师的习作教学,让我走出了一些误区,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儿童的需求,营造儿童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作文的成功,才能铸就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刘强教授的国学讲座令我耳目一新,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我知道了孔子的一些故事,更深地理解了《论语》的一些意思,懂得了“教学相长”的含义。刘强教授令人敬仰,学者就是学者,能上百家讲坛的教授岂是凡人所能及。
几位名师分享了她们的成长经验,给了我更多的启示。让我们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1.关于听评课的。我明了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其基本表现应该是: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至于评课, 我们往往不会评课,陷入如下误区: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只说好话、专挑毛病、追赶时髦等,失去了评课的意义,教者、听者都不会有长进。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在每一次学习后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我们的热议,每天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学习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真希望以后能够再有这样的机会。
这次学习,我吃得“太饱”,需要慢慢消化。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快乐教师,快乐教学生,相信有了这次的学习,又将为我的教育生涯添上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