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游戏
“妈妈,你小的时候也不爱玩电脑游戏吗?”女儿问我。
什么?电脑游戏?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别说电脑了,就是游戏机也没有听说过呀!我听了,不由自主地感慨着。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老校长常常给我们讲:“到了2000年啊……”内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2000年、21世纪,是一个很遥远、很遥远,什么愿望都能实现的年代,到现在才多长时间啊,都已经是2010了?
“那你们那个时候都玩什么呀?”女儿好奇地问我。
玩的嘛,这也倒多了去了……
像:踢毽子
现在的毽子都是买的,我们小时候的毽子可都是自己做的,用两个厚厚的铜线做底座(现在那些铜钱可是真难找喽),上面嘛,有的用麻,有的用塑料纸,麻不太好找,塑料纸就普遍多了,找张颜色鲜艳的,这扇子似的折起来,再剪成一条一条的长条,展开后用麻绳系紧,再从铜钱眼里用力拉出来,最后抽出绳子用火把拉到铜钱外边的塑料纸融化,在地上使劲压扁就成了。
小时候,几乎每个小女孩的衣兜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毽子,聚到一块的时候就比赛,看谁踢得多,看谁踢得花样多。沉甸甸的毽子打在厚厚的棉鞋和棉裤上,一点也不疼,踢得疯起来,满身都是汗,小辫子散了也不在乎。
投沙包
沙包也是自己做的哦,做沙包恐怕也是我们那时候的小女孩学得最早的女工了吧?先找来6快大小一致、颜色各异的花布,先把其中的四块缝成一个桶状,剩下的两块再缝到两头,最后留一个小口反过来,再装上些玉米或者麦子什么的,把口缝死就完成了。
沙包是用来投的,至少要三个人玩,当然多多益善,两个人负责在两头投掷,中间的人负责接住沙包,如果被投的人没有接住,而被沙包投中了,那你就输了,调换角色由你来接着投掷,赢的人则到中间负责接,跑来跑去,又蹦又跳,紧张又好玩,好怀念哦!
抓石子
这个道具简单,公路旁边仔细寻找7个大小一致、圆润光滑的小石子往兜里一装,遇到小朋友拿出来就可以玩。
我们那里具体的玩法是:把石子轻轻撒到地上,捡起一个扔起来,快速抓起地上的一个再接住扔起来的那个,再抓两个接一个,最后抓三个接一个,抓完了,把石子扔起来用手背去接,接到的石子数就是你得到的分数,以此类推的进行,直到失手换人。
冰糕棒
这个就更方便了,夏天吃过冰糕就把棒洗干净晾干,攒的越多越好玩,几个人的凑到一块也可以一起玩。
也是把冰糕棒轻轻撒到地上,重重叠叠的一堆,捡起散开的,用一个冰糕棒轻轻去挑压在一起的,挑开上面的棒时,被压的棒不能有一丝的晃动,呵呵,看吧,头挤在一起,趴在地上,一点一点挑冰糕棒时轻手轻脚的模样,至今想起来还好笑不已呢!早些时候,在咱们校信通看到哪位老师曾经写过用这个游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那时候可没有想过那么多,恐怕我们的家长也从没想到过这种游戏还有这么大的益处,在那玩具匮乏的年代,这些游戏只是很方便取材罢了。
另外,女孩子们爱玩的还有:跳大绳(这是我唯一不擅长的,胆小的我总怕大绳会甩到我的头上)、折腰(就是现在跳舞的孩子下腰)、对脚(这个游戏也好玩,两个好朋友手拉手,同时跳起来,右脚碰右脚,左脚碰左脚,还有歌谣:对一对二对三七,对八对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冬天脚冷?就试试这个游戏吧)……实在什么也不想玩了,那就背靠着墙站好了,一二三,开始使劲的挤吧,谁被挤出去谁就是输家,呵呵,好热闹啊!
什么?男孩子都玩什么?回忆着以前快乐的时光,都注意不到女儿羡慕的目光了。
男孩子嘛,打面包(和你们现在的打卡差不多,就是四角是自己动手折叠的)、对拐(是不是有的地方叫斗鸡?)、弹玻璃球、打瓦(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瓦片竖起来,另一个人背过身去把它打翻算赢)、抗美援朝(具体玩法记不太清了,好像类似于显现的什么棋子,在地上画一个棋盘,口里叫抗美援朝四个字,用小木棍走四步棋,两个棍儿逼死对方的一个,谁先死完谁就输),再没事就是爬上树折些柳枝编成帽子戴到头上,腰里别上自己折叠的手枪玩打仗游戏了……
“你们小的时候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呀?”女儿连连赞叹。
那时候还真没发觉,现在想想,还真是,虽然没有电脑游戏,没有毛绒玩具,没有电动汽车,没有仿真枪支,没有芭比娃娃,也没有什么各种开发智力的玩具,但是,谁又能说,我们那时候过的不开心,玩的不痛快呢?
我想,凡是和我年龄差不多,有过在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看了小鸟妈妈的短文,都在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