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餐桌上放着满满一塑料袋炒玉黍花儿。白花花的玉黍花儿散发出诱人的焦香气味儿,啊!我爱吃的玉黍花儿,久违了。我顾不上洗手,抓一把就塞进嘴里。娘说那是爹跑了三四里路去平房庄炒的。
咯喳咯喳地吃着玉黍花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小时候,特别是秋冬时节,村里隔三差五地就会过来一个走村串巷的炒玉黍花儿老人。印象当中,炒玉黍花儿的老人总是在黄昏时候出现。那时正好放晚学,忽听“嘭”的一声,就知道准又是在炒玉黍了。于是,忘记了回家,忘记了作业,循着声音找过去,哟!那儿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把从家里端来的满满一升玉黍连同簸箕放在脚边,自个儿也不误和周围的人扯闲话。炒玉黍花儿的老人一手匀速地摇着黑色的高压专用炒锅,一手拉着风箱。锅上热浪翻卷,灶内火苗熊熊,红色的火焰包裹着炒锅,也把老人那布满皱纹的清瘦面庞映照得红润又慈祥。风箱叶片忽、嗒、忽、嗒,火苗滋滋地燃烧,再加上三五八分钟“嘭”的一声响,啊!炒玉黍花儿的老人,就像一个指挥家指挥着一支交响乐队,正演奏者一曲优美又雄壮的乐章。老人身旁围满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倒顾不上欣赏这美丽的音乐,他们不眨眼地盯着黑黑的炒锅和那双拉风箱的粗手,两只小手放在耳边,准备随时捂上,应对那一声惊天巨响。
好!老人紧摇了几下,站起身来,将炒锅的另一头扭转一个方向,放在身旁的一个支架上,左脚抬起,对着炒锅猛地一踩 ,“嘭”!又一锅玉黍花儿出锅了,白烟滚滚,迅速升起,在空中立刻飘满了玉黍花的甜香。老人麻利地把锅里的玉黍花儿倒出来,倒到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再把用铁丝网做得炸笼里的倒出来。一些不安分的玉黍花儿趁着老人不注意,噼里啪啦从大眼的铁丝网里溜了出来,跃到半空中,落到土地上。散发着浓浓的香气,骨碌骨碌地在孩子们面前乱转。这时候的小孩子可不再那么安生,轰的一下全散开了。我也把书包往背后一甩,奔跑着去捡拾在地上滚动着的白花花。土地儿上的,煤堆里的,都要捡起来放进嘴里。还别说,那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快乐。炒好玉黍花儿的大人或孩子,谁也不吝啬这些玉黍花,挨个儿捧一把给那些还在等着、看着的人们。听,谁在叫我了:“大燕儿,喏,先装一兜子,快回家叫你娘来给你炒一升。”我“嗯!”了一声,蹦跳着回家喊娘去了。
那时候,并不是所有人家都舍得花钱炒玉黍花儿的,虽然一锅只需一毛钱。但是,娘知道我们爱吃,每次还不等我们姐妹几个哼哼两声,就到谷囤里瓦玉黍去了。就像今天一样,娘知道我们爱吃,不管多冷的天,多远的路,都让爹去给她的女儿炒玉黍花儿------
啊!浓香酥脆的炒玉黍花儿,你炒出了我童年的欢乐;啊!余味悠长的炒玉黍花儿,你带给了我美好的记忆,延续着我绵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