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呈现:
环节一:阅读作品介绍
一上课,老师就简单介绍了一本书,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阅读其中的一个章节。
环节二:
每人一份内容,小组开始阅读。
同时,老师要求每个人把写有自己的名字的便签放在瓶子里,走到每个小组内,抽签确定每组的小组长。
环节三、小组讨论
阅读完以后,小组讨论,但是这次讨论的方式和以往不同,而是小组长依次到老师那里领取问题,回答对第一个题目,才能向下继续。
通过8个问题的引领,分析理解,层层递进,直到指向文章的核心。在学生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之后,思考:就是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你会怎么对待?引发思想上的共鸣以及我们对课堂的反思。
(在这里,小组长排队拿着组内同学的答案,让老师面批,老师对不同的小组提供了不同的帮助,答题比较慢的小组,老师一次提供两个问题,回答不会的小组,老师进行暗示提示和帮助)
环节四 创造写作
模仿文中的写作方法,自己写一篇文章。(阅读文中的小男孩有自闭症,智商特别高情商很低,不善于沟通,这些,都需要认真阅读,通过文章的一些细节才能体会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提出了几个要求,比如,用上比喻句,某一句有17个字等等。
环节五 交流展示
老师通过两个问题交流:你写的主题是什么?你写的最好的是那一部分?
环节六 问题展示
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个圆,叫做问题的球,把你的困惑写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