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为了明天的幸福,你准备好了么——谈谈幼小衔接(一)作文

2018-08-09 
为了明天的幸福,你准备好了么——谈谈幼小衔接侯长缨常常有一些孩子快上小学的家长问我,自己的孩子已经到了上

为了明天的幸福,你准备好了么

——谈谈幼小衔接

侯长缨

常常有一些孩子快上小学的家长问我,自己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不知道入学后学习方面能不能跟得上?我说,孩子是否跟得上,要看他在各方面准备的情况怎样。那么,学前的孩子和家长现在该做哪些准备,才能让孩子入校后轻松快乐的学习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建议。当然只是个人之见,难免偏颇,大家只做个参考就行了。

一、心理上的准备

1、让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渴望

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会非常好奇,也会十分恐惧。如果在没去之前对新环境有了一个良好的印象,他的恐惧感就会减弱,内心就会非常渴望去那里。但是如果,去之前,他得到的信息让他感觉那里很糟糕的话,就会增加他的恐惧感,从而对那个地方很反感。有的家长常常对调皮的孩子说:“看你现在这么调皮,将来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收拾你!看你还淘气不?”这样的话,在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是不是就不调皮了?恰恰相反。听了这样的话,有的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学校看成监狱,把学校老师看成是魔鬼。对付魔鬼的最好办法就是更加捣蛋,一是为了让魔鬼发疯,自己取得胜利。二是要用自己的调皮捣蛋验证家长说得是否正确?还有那些“窝里横”的孩子,进了学校后,就会表现的很胆小,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交流。这些表现,都会阻碍孩子在学校快乐的成长,不健康的心理直接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想想啊,我们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事的效率会比较高呢?是不是心情愉快的时候会感到做事高效?如果我们总是害怕什么,怎么能安心做事呢?

入学之前,家长最好对学校多些正面的引导,让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渴望。比如说,看见邻居姐姐戴上红领巾了,可以对孩子说,你看,姐姐上学爱读书,和小朋友相处得好,都戴上红领巾了,真好看!孩子可能心里会想:我以后上学了,也要爱读书,和小朋友团结友爱,我也能戴上红领巾。有时候,可以领孩子到学校参观,看到小朋友搞活动,可以说,学校里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心里可能会想:原来学校生活是很快乐的。看到认真写作业的学生,可以说,你看,小哥哥都会自己写作业了,真是长大了!这样的话,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说,先让孩子对学校有个好的印象,他才会渴望去上学。

2、让孩子对学习知识充满好感

本来啊,学习就像呼吸一般自然。我们想一想,当我们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自己有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观察别人是怎么用的,然后反复练习,最终熟能生巧,变成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本领。这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在模仿中学习。再比如,有的孩子学滑板,在我看来,好难啊!需要有平衡能力,更需要有吃苦的精神。而你看孩子们呢?他们首先对这个运动很感兴趣,也是先观察别人怎么滑,然后自己试,摔倒了也不在乎,不停地练,不停的摔。妈妈喊他回家吃饭他也跟没听见似的。最后,当他成功的能自己滑动的时候,是他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候。这种高兴劲和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有了科技成果的高兴劲是一样的。遇到困难——尝试解决——不怕失败——最终成功。这个过程就是很自然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家长的督促,没有家长的呵斥,孩子们依然可以完成如此出色。

而很多家长一提到学科学习就好像很郑重,很严肃,很紧张的样子,弄的孩子也开始对学习知识充满了反感。在小学,有的家长一回家,看见孩子的第一面就会没好脸地说,快去做作业!可能孩子上了半天学,看见妈妈,很想得到一个笑脸,一个拥抱,或是给妈妈说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然后自己再心满意足的去做作业了。家长一这样强化,反而让孩子心里很不舒服。撅着嘴去做作业,可想而知,作业的效果会怎样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注,他可能就会怪罪到学习上来,因为老有作业,所以妈妈对我不好了。他就对作业对学习有了反感。厌学的情绪就来了。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再想一想,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如果家长回家一见孩子的面就说,快去玩电脑游戏!会是什么结果呢?我们班有个家长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他的孩子在寒假里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每天做作业的时候都想着玩,作业也写得很马虎。那个家长一狠心,就来了一个绝招。他对孩子说,你不是想玩电脑游戏么?孩子说,是啊!那好,反正是假期,今天就让你玩个痛快!但你必须按我说得去做。孩子一听让他痛快玩电脑,赶紧答应妈妈的条件。什么条件呢?你今天玩电脑游戏必须连续玩八个小时,中间不能停。好啊,好啊。孩子高兴的都蹦了起来。平时双休日家长最多让自己玩半个小时,今天能玩八个小时,多好啊!行!那就玩吧。结果怎样呢?当孩子玩了三四个小时的时候就很累了,就和妈妈商量,能不能不玩了?妈妈说不行,这是咱们事先说好的。没办法,继续玩吧。孩子在电脑旁开始坐立不安了,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玩游戏时的兴奋。一脸的惆怅,好像在干一件最让人烦的事情。好不容易玩完了,孩子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玩了。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玩电脑游戏也是很辛苦的事情。今后我不想玩了。这个招你听了也不要轻易使用,这是对个别孩子的绝招,不一定适用所有喜欢玩电脑的孩子。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什么呢?本来孩子喜欢的事情,如果家长逼着做,孩子就开始反感了。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啊!

怎样让孩子对学习知识产生好感呢?当你发现孩子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有了良好的学习行为的时候,要及时鼓励。现在大班的孩子可能都会写几个字,你看到后就可以说,哇!我女儿真行!还没上学字就写得这么好。这样的话可能让你的孩子喜欢上写字。看到孩子专心玩积木好长时间了,可以说,看,我的儿子玩积木真专心,以后上了学,做作业的时候也一定会专心的。孩子会读简单的书了,你可以说,儿子真厉害!没上学就会读书了。以后上了学认了更多的字,就会读更多的好故事给妈妈听,妈妈可真幸福啊!每次看到孩子的优点,家长要强化鼓励,放大优点,这样孩子就会保持这种优点。但如果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强化的话,孩子的缺点也会经常保持下去的。

3、父母和孩子密切亲子关系

常常有家长对我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就是不听家长的话,有心理话也不跟家长说,家长很是烦恼。是啊,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教育就无法进行,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孩子们怎么了?为什么跟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呢?经过和这些家长聊天,我知道了问题出在家长身上。以下家长的几种做法是孩子向家长封闭心灵的主要原因。

(1)、对孩子缺乏信任。

调皮的儿子又在学校跟别人打架了,别人的家长打电话给妈妈告状。回到家,

气急败坏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儿子毒打一顿。当儿子想要辩解的时候,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吼道:“你还嘴硬,跟别人打架就不行!说你多少遍了就是不听,天天让别人告状,真是气死我了!”儿子不再说话,只是恨恨得用眼睛瞪着妈妈。可能这次打架真的是别人先错,自己很委屈,但却没人想听自己说什么,心里便有一百个不服。这顿打把儿子的心与妈妈的心打得更远了。

    一天,调皮的儿子对妈妈说自己肚子疼。妈妈这时刚接了一个告儿子状的电话,心里正生气。一听说儿子肚子疼,就大声训斥:“是不是跟别人打架打疼的?疼也活该!”也许,这次是孩子是真的生病了,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面对妈妈的不理解,如何让他平时给妈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呢?

(2)、只需说学习,不许说杂事。

孩子是很乐意表达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喜欢把学校里发生的

一切都告诉家长,让父母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当孩子谈到课堂上学了什么的时候,家长听得津津有味。可当孩子说到与小朋友之间发生的小矛盾时,便有家长不耐烦了:“你一天到晚就是叨叨这些个破事,能不能说说学习的事啊!”时间久了,孩子心里的疙瘩解不开,学习也没兴趣,成绩下降。家长又开始拿学习说事,不停的唠叨让孩子心烦意乱,又怎能期望他会给家长说心里话呢?

(3)、张口就指责

当孩子给家长说学校里的琐事时,家长一听到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就忍不住

指责教育一番。孩子要辩解,家长又免不了要长篇大论的说教。孩子见状便没了说的兴趣。

(4)、说话不算数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打架,我就把你的腿打断!”

这么吓人的话,孩子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一定是害怕的,也会老实几天。但调

皮的天性使他又忍不住犯了同样的错误,父母最严厉的惩罚也是毒打一顿罢了,并没有不要自己,也没有把自己的腿打断。时间长了,孩子便知道家长只是那样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那么做。在孩子的心里,家长说话是不算话的。既然这样,我说过不打人,也可以只是说说而已了。教育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

(5)、期望值过高

独生子女的家庭让很多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看见别人的孩子会作诗

了,自己的孩子还没啥感觉,就心急如焚,常常唠叨自己的孩子太笨;为了让孩子更出色,很多妈妈丢掉自己的事业,专职陪孩子学习,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看见孩子玩心里就着急,忍不住要提醒孩子该学习了。孩子每天都感受着家长这样强烈的“爱”,日久天长,心中便产生压抑之感,心情自然无法舒畅,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面对那一双时刻监视他的眼睛,他又怎能提起给家长说心里话的兴趣呢?

怎样融洽亲子关系,让孩子与家长无话不谈呢?

(1)、学会倾听

不管孩子说什么,家长首先要做个好听众,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耐心倾听孩子说些什么。即便是孩子说得很没有道理,也要请他说完后,再提建议。这样做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话很受家长的重视,他对你就会产生信任,就容易给你讲心里话了。你耐心倾听的样子,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他,等你给他讲话的时候,他也会学你一样看着你的眼睛用心听了。

(2)、学会理解

孩子和别人闹了矛盾时,多数都会感觉到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当他给

你叙述完事情的经过时,不要忙着指出他错在哪里,这不是孩子想要的。听完后,先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和他站到统一战线上,指出他做的对的地方。(比如,有些孩子打架是为了伸张正义。)也说一说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孩子听后会感到家长是理解自己的,心里就向家长走进了一步。这时候,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怎样处理会更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做得是不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家长这样处理,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来帮助自己的,而不是指责自己的,以后有什么心里话他都愿意跟家长说一说了。

(3)、学会包容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更何况孩子呢?成长中的孩子年龄小,经

验少,会经常犯些小错误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就事论事,找到处理的具体办法,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批评孩子的品格。比如有孩子打架了,家长就说他是个坏孩子;有孩子撒了一次谎,就说他是个不诚实的孩子等等。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和同伴。殊不知你这样的一句话,在孩子的心里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这让他也会不相信自己能变好。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家长要学会包容,要让孩子相信,谁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了都是好孩子。表扬他以前做的一件善事,让他相信自己能变成真正的好孩子,这很重要。

(4)、学会和气

语气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同样一句话,如果语气不同,得到的效果就

迥然不同。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他能从家长的语气中辨别出你是真的对他好还是别有用意。有时候,家长自己觉得,我说的话明明为孩子着想,而孩子却不领情;有家长平日对孩子太凶,偶然一日想夸夸孩子,孩子却说:“你别来这一套,我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家长如果学会心平气和的真诚的和孩子交流,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家的温暖,喜欢一个人,才会把心里话说给他听啊。

(5)、平等相处

家长与孩子如果真能做到平等相处,就很容易成为朋友,孩子就喜欢给家长

说心里话了。有的家长总是高高在上,孩子有了错横加指责,自己犯了错却不让孩子说一句。这样一来,孩子感觉不到平等,心里就不平衡,不听家长的话是避免不了了。在家里,孩子和家长一起协商制定几条家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当有人违犯的时候,不管是谁,用家规处理。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坏习惯就会得到较好地更正。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家长也不例外。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就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

4、让孩子快乐自由的成长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许多大人回忆起童年时都陶醉在童年的快乐里:在田野里放风筝,到屋檐下捉燕子,撒着欢儿的奔跑,峁足劲儿的爬树……可是现在,物质生活比以前好了,我们却发现有很多孩子脸上缺少笑容,整天愁眉苦脸。是什么让幼小的心灵蒙上阴云呢?过重的学业负担,家长没完没了地唠叨指责,老师毫不留情的批评,同学肆无忌惮的耻笑……这些都会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他又怎能快乐起来呢?孩子小小的年纪,承载着父母的全部希望。始终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他又怎能展开自由的翅膀呢?看着不快乐的他,我们又怎能期望他能考个好的成绩呢?

良好的情绪会让他做事的效率提高,会让他的灵感汩汩冒出。让孩子的童年快乐起来,只要不是很危险的事,不是很坏的事,都要鼓励孩子去尝试,这该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5、信任你的孩子,孩子才会自信

常常爱唠叨孩子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他认为没有家

长的教育,孩子就不会学好,就无法有上进心。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误解。每一粒小种子,都蕴含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在种子的内心,都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强烈愿望。那为什么同样优良的种子,为什么最后有的最终成为参天大树,而有的却不幸夭折或者发育迟缓呢?后天环境的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的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来到了沙漠,他无法成长;有的种子被老鼠吃掉,他无法成长;有的进入了冰山,她也无法成长。而那些能来到气温和湿度适宜的土壤里的种子才算安了家,他们竭尽全力获取阳光,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孩子们也都是一粒有着积极向上内心的小种子,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爱的沙漠么?家长长期的忽略会造成孩子心灵的饥渴。他会遇到冰山么?随意的打骂,冷冰冰的语气,让孩子们感到心寒;他会来到适宜成长的土壤么?会有和暖的爱的阳光照射他,甘甜的雨露滋润他么?信任孩子,也是信任自己,信任生命。被信任的孩子,他才会真正的自信。(待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