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暇之余,读了一本名叫《多元智能理论》的书,掩卷长思,顿觉受益非浅。书中的许多提法,不禁使人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它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的悄然兴起,不仅有力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且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加德纳提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基于此,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在实践中发挥多元智能理论的潜在价值,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课程评价,更多的关注智能类型和学习类型的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
每个孩子都有其智能强项和兴趣所在,教师如果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善于捕捉并挖掘其长处,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孩子其他智能的开发和个性发展,就会获得好的效果。所以,当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回答不太理想甚至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指责,应该试着从其他智能的角度给予学生以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情绪上的伤害,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还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方式是独特的,每一个人具有自身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强项,因此,开发学生智力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作为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更要全方位去审视,不能只盯着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要一看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孩子没有希望了,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在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