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细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觉得像面对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浅显的道理.读完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自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许多做法原来潜伏着错误;许多被我忽略的小事,却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良机。感谢管老师,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方向。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正是由于对这句话深刻的理解,开学初,我并没有急于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了《寒假见面会》和《猜对联、创作对联》等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慢慢进入状态。开学至今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百科全书》,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一本《幽默哈哈大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讲笑话;一本《战国策》:帮学生们出点子、想办法,排忧解难;一本《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要勤奋努力、好好学习、乐于助人。......通过师生共读,和孩子们一起汲取知识养料。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因为我和孩子们都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我们都在读书中快乐的成长。
管老师说:“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就不可能和学生有更深的交流。”读这句话,不由和自己作对比。作为一名高年级的老师,更有深切之感。一日不读书,便觉得素然寡味,总觉得语言贫乏,空洞。虽然我面对的是小学生,但我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幽默的语言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那又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于是,我改变了做法,我以前对那些科普杂志是连看也不看的,而现在却要经常阅读,因为我要与学生平等对话。我甚至开始研究天文学,因为我的学生们对观察星空很感兴趣。我们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下象棋,那么我就必须读一些象棋方面的书,了解象棋的一些人和事,可以神采飞扬地与学生对话,这样学生才能紧紧地团结在我周围。
书中提到,“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这句话曾引起我深深的反思,也正是我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让我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做法,让我处理问题时,更理智更智慧。
我们班的李**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反而变本加厉。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同学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重复的表扬,能固定学生的某种行为。管老师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去修补一下教室里已损坏的课桌,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他的这类行为重复一次,就夸奖一次,慢慢的这位学生不但改正了不爱劳动的习惯,而且能自觉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这个案例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学着管老师的法子成功转变了两个学生。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有一天他居然按时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位同学已深感自己经常拖拉作业是错误的做法,他已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习惯,请大家给予这位同学热烈的掌声吧!”第二天,这位同学又按时完成了作业,我又说:“这位同学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现。”经过这种重复的夸奖,这位学生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
还有一位女学生很害羞,胆子也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说话,读课文时,声音小的连同桌也听不清。这时你如果说:“读课文要大声点”或“上课要积极发言”等此类的话,就会更进一步挫伤这位学生改正这一行为的积极性。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位同学总是害怕答错问题,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根据这种情况,每次上课时我特别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然后每次给予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位同学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大胆举手发言,并能大声朗读课文了。看到学生们喜人的转变,更加庆幸能看到《不做教书匠》这本好书。
静心细读《不做教书匠》,给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次沉淀,让我获得了很多新的东西,思想也不断的受到冲击和洗礼。读罢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我非常感谢这本书,让我更理解教育,改变了我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我鼓足了前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