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亲子共读”
前两天我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一家“书香宝贝”绘本馆办了一张月卡,儿子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借书——还书——再借书,然后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完成所有任务后共享“亲子共读”。
在充分享受“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刻时,我竟发现那个时刻不仅仅分享了绘本上的小故事,还有积累共读的小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当拿到一本以对话形式为主的绘本时,儿子会和我以口头形式或动作扮演等形式,分角色的共同欣赏精彩的内容。
比如:《变色龙卡罗》——儿子扮演变幻无常的卡罗,我读旁白和狮子.河马等动物。儿子会随着卡罗的思想转变而改变不同的腔调,有时郁闷,有时兴奋,有时烦躁,有时平和,我也会尽量使用夸张的语调或动作配合儿子的语速。当我们娘儿俩带着五花八门的形腔愉快地阅读完整本书时,我们竟然意犹未尽,于是我们互换角色又进行了一次丛林旅行。
这种【角色扮演法】可增强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并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及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更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友好的关系。
(二)纠错改错法
在进行亲子共读时,偶尔会遇到文字较多的绘本,孩子会“谦让”给我,我知道那是他的“懒惰”小虫在作怪,于是我又想出了一招——故意出错。
比如:《壁橱里的冒险》有一段:两个人互相搂着肩膀,钻(跑)进黑漆漆(乎乎)的隧道。在后面追赶的老鼠变成了光,两个人甩开光老鼠,又踢又踹(蹬),跑啊,不停地跑......中间我故事出现了三次错误(横线上的蓝色字词),儿子马上就给我提出来并及时纠正。这样,我就知道原来儿子也在专注着呢!
这种【纠错改错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观察和倾听的细微性,并且也间接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知道:哦,原来文字多读错了没有关系,只要即使改正过来,也是可以很通顺地阅读下去的。
(三)拓展想象法
因为是绘本,故事中的画面都很吸引人,有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河马,有时是一只娇小可爱的小老鼠,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想像一下,在下一页面会有什么故事发生,猜测一下假如自己是故事中的小主人会怎样做。
比如:《威廉先生的圣诞树》,当威廉先生将买到的圣诞树摆放在家里时,却发现树梢过高,像弓一样弯向一边。我就让儿子想象一下,下一步威廉先生会怎样做?儿子说“可以换一间更高的客厅摆放,或是锯掉树梢。”然后我们翻到下一页,答案揭晓——“威廉先生让管家用斧子‘咔嚓’一下砍掉了圣诞树的树梢”,哈哈,与儿子的其中一个答案相符。那么锯掉的树梢又会怎样呢?儿子自己就猜测......不管后面的内容与儿子想象的是否一样,儿子都会欣喜若狂。
这种【拓展想象法】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
进行“亲子共读”的同时,再增加一些共读的小插曲,会使共读更有吸引力,会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就让我们尽情的享受“亲子共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