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我的阅读史作文

2018-07-26 
作为新教育的“毛虫”老师,绞尽脑汁的想,我读了哪些书?我读过的书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痕迹了吗?那些书中有没有
 

作为新教育的“毛虫”老师,绞尽脑汁的想,我读了哪些书?我读过的书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痕迹了吗?那些书中有没有影响我的思维,处事,人生观之书?我不敢回答,也不敢再向自己发问。

最为遗憾的就是,生于农村的我,自小没有接触到好书,而中小学时期,节假日为家中农事所误,没曾想过要读什么书。更为遗憾与苦痛的是,儿时的记忆中,真的想不起自己读过哪些课外书,忐忑之中,还是硬着头皮在脑海中寻觅曾经触及的书,即便当时我读书时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但至少还有些残存的痕迹。

我的阅读史作文

一、入学以前——书籍的绝对空白

上学之前,书对于我来说,绝对是零,这真是莫大的遗憾,尤其是在今天,渐渐得知孩提时代所阅读的书对人一生影响之重大时,我的心,更为疼痛。

那时的我,生长在农村,整日只知道与村中的伙伴们玩各种游戏,只知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书,对我们来说,是最为神圣而陌生之物。因为我们还不识字,因为我们还为入学,因为家中没有一本书。所以那时书对我来说是遥远的,是不可及的,却又是极为神圣的一种东西。

或许你要问,那村里的孩子,至少能在星空下听着奶奶讲那些神奇的故事吧?依着这种方式,总能接触到一些民间传说,总能听到一些历久弥新的经典童话吧?若能如此,自当是乐事一件。只可惜,从小到大,因为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奶奶从未抱过我,而母亲又为家中劳务烦身,如此怎能享受在星空下听那遥远的传说的美事?

     

我的阅读史作文

二、小学时期——与经典童话的邂逅

小学五年,都在我们村的小学度过。村里的小学,一个班仅有二十人左右。然而随着年级的递增,人数却在递减。教师多为民办教师,工资微薄,他们得靠田中的耕作才能养家糊口。仓廪尚且不足,哪能太多地顾及学生?于是乎,教师教授的知识,除了课本,绝无其他。

然而,在这贫困之中,却有两件事拉近了我与书的距离。

1、小时候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叔叔家有些小儿书,于是放学后就跑去看,就是这仅有的书,让我知道了除语文课本之外,还有那么多美妙的故事在静静的候着我。

《白雪公主》是我读到的第一个童话故事,因为它处于老师那本童话书中的第一篇。那时,我因为看到邪恶皇后要猎人杀害公主而担心;看到公主逃到了七个小矮人家里得以暂时安全而欣喜不已;而后,又为白雪公主一次次被骗而恼怒不已,担心她那一天真被皇后害死了;最后,看到王子解救了公主,两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个可恶的皇后死了,不禁拍手称快。一些美妙的情愫或许自此滋生

2、小学五年级时,因为作文不会写,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妈妈给我定了一年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那是属于我的唯一的课外书,天天没事就抱着看,反复看,甚至自己也对感兴趣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了摘抄和背诵,有了作文书以后,每次的作文,我都写的比其他同学稍好一些,老师也多次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念,那时的我,便有了对作文的一些兴趣。

不过,小学时,看到的课外书也就仅限于此。因为那时的我,资源和信息是闭塞的,除了到亲戚家拜年串亲以外,便很少走出我们的村子。

                       

我的阅读史作文

三、初中三年——我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升入中学后,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郑振福老师,50多岁的他,教过我伯父和我父亲,也许正因如此,老师对我比较照顾,他是个十分爱好文学的老教师,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藏阅了大量文学书籍,生平我第一次看到过那么多的图书,加上我的好学,老师允许我随便借阅他的图书,对于喜欢阅读的我,无疑是一只饥饿的毛毛虫遇到了好吃的食物,于是我从《中学生优秀作文》读起,如饥似渴,开始阅读......值得一提的是,一天夜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毛主席,在当天的日记中给记了下来,郑老师对我的这篇作文很是欣赏,给我进行了多次指导、修改后,在我们县的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无疑对我是最大的鼓励,这件事改变了我,甚至可以说影响到我一生的行程。从那时起,我就对文学的兴趣大增,但我这个人似乎是不爱动脑子的,读了的书却没有经过认真的梳理,不知是囫囵吞枣,还是读的一知半解,那些书目和内容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没有记忆。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难懂,还没有坚持读完,只是对李清照的诗词十分喜欢,《声声慢》记得最深刻,但一直都没有弄清楚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才明白,并知道李清照属于婉约派的词人。

我的阅读史作文

四、中专时代——忙里偷闲寻“支柱”

由于中学时学习成绩不踏实,没有考上我们当地的高中——一中,就在我们县的职业高中上了个幼师专业(这所学校是不用考取的,掏钱就能上),我遭遇了很多陌生的科目。比如:声乐?我连简谱都不会,唱歌是五音不全;键盘呢?中央C在哪都要找半天,弹奏曲子时指头翘的让同学们直发笑;特别是舞蹈课,舞蹈课是让我严重自卑的科目,身体不协调,劈叉劈不好,压腿压不好,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丑,后来为了逃避这些科目,我多次装肚子疼请假来逃避上课......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为难,当时的境况可谓糟糕透顶了。这些自卑感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消融,直至后来熟悉了这所学校,才发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租书的小书店,才开始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里面藏书现在看来少的可怜,但当时对于我来说却是无尽的宝藏。我利用闲暇时间看了不少书。留在脑海中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他的《路遥文集》,巴金的《家》《春》《秋》,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还有忘了作者的《傲慢与偏见》等。那时我迷恋于沈从文笔下那人与自然特和谐的湘西世界,惊异于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消解,惊叹于她那苍凉之美——“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二年级的时候,我报考了自考大专(小学教育专业),满以为可以学习一些知识,可是因为要应付考试,就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就这样,毫不夸张的说,我就在这所学校里混了三年日子,毕业的时候,我几乎是不会跳几个完整的舞蹈,不会用和弦伴奏一首完整的曲子,不会画一幅像样的素描画......我真的感到汗颜(幼师三年,是让我感到耻辱的三年,是让我后悔不已的三年),真是虚度了青春年华。

我的阅读史作文

五、工作两年——不学无术

99年幼师毕业后我就参加了工作,在我现在的学校教幼儿小班(没有正规的幼儿园),那个时候农村的幼儿园除了教孩子‘a、o、e...’‘大、小、上、下...’‘1、2、3...’,基本上就没有别的知识了,没有舞蹈课、美术课、音乐课这方面的老师,当时在我们县里,我们幼师毕业的学生是很受歧视的,因为不是正儿八经的师范生,所以我们的工资各方面待遇就比正规的师范生低,身份上也不属于教师编制,而是以工代教,就在那种不平等中,我不知道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也喜欢读学校为数不多的杂志《河南教育》、《小学教学》、《河南日报》等,不知是有了工作还是因为超越不了自卑(还有环境的影响吧),就碌碌无为虚度光阴,但那时的我,感觉自己还是非常上进的,但不知道该去做什么。

我的阅读史作文

六、师大进修----圆我大学之梦

直到01年的春天,县里有一批去河师大计算机专业离职进修一年的机会,(学校里没有人去,因为一切费用自理),我报名去了,就这样,我生平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门。

进入大学,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连呼吸都是那样的舒畅,我第一次感到,我竟然还会如饥似渴的喜欢学习,计算机专业太对我的胃口了,我喜欢为了一个编程题而忘记了吃饭;我甘心为一个平面设计图而不去睡觉;我更愿意去中文系的教室里旁听教授精彩的讲课;周末我可以拿个馒头夹鸡蛋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一整天研究计算机维修技术。师大太美了,就算是疲惫了在校园里漫步,校园里浓浓的文化氛围都让我感到惬意,让我有一种如鱼得水感觉,对电脑知识学习的如痴如醉,一下子成了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优秀学生,就连当时正规的师范生都对我是啧啧称赞。我第一次从自卑中感到一种超越,一种满足。如此一看,自己读书并不算太过于匮乏,但为何心中依旧不安呢?想来,许是与自己的读书方式有关。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许多精彩的、能触动自己、能助长学识的东西,或许就这样与自己擦肩而过。

我的阅读史作文

七、重回乡村任教-----磕碰中向专业书籍求救

1、自考完成大专、本科课程

可一年的进修学习转眼就结束了,再回到任教的乡村小学,灰尘漫天,一切都是那样的狭小、贫穷、落后,学校里根本就没有电脑,由于经济原因,家里也没有电脑,让我感到自己所学习的一切毫无用武之地,师大的一切和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让我有种灰姑娘过十二点的感觉,一切让我无法适从......但我每天只有抱着电脑专业的书,纸上谈兵般的进行理论学习。

渴求知识的我,在自学完成大专课程后,又开始了我的自考本科之路,每天都在进行功利性的学习,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死记硬背,就在这个过程中,焦作市搞了《让我们一路同行》坚持写教育日记的活动,一本厚厚的教育日记,要坚持天天写,谁也不愿意在这上面浪费精力,于是这个任务我主动接受了,这个活动,成了我枯燥的教学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为考取正式教师,阅读大量教育专著。

也许是平时的点滴积累,08年的春天,我们县要招考50名中小学教师(这是我们温县第二次招考教师,第一次的时候是04年,幼师不得参加),这次给幼师留了10个名额,当时我坚信,如果政策是公开、公正、公平的话,我这个农民的孩子是会考上的,就这样,我除了完成白天的教学任务外,放学后就在网上大量查阅招考教师的资料、习题,每次回家时都已经是披星戴月,也许是老天想考验我的意志,那段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这里天天停电,但是我就在昏暗的烛光下,苦苦的背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行政法规》,早上五点钟,我就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在离我们家口的一个空地上进行学习,尽管这些学习都是枯燥的,这些记忆都是理论性的,但是为了超越我这种十分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再在各方面低人一等,我还是愿意坚持、再坚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县幼师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一次自信,又经过半个月的面试准备,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口形、练习表情、练习语感,我再次夺去了面试成绩的第一名。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一种平等,这份平等,我等待的太久了,因为激动,眼泪潸然泪下,也许是想一次来洗涮多年的屈辱吧。

    3、邂逅“李镇西”

茫然之中,一位老师推荐我读李镇西先生的著作,说我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深入学习,或许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洗礼。于是,一段历程开始。从《做最好的教师》到《做最好的班主任》再到《爱心与教育》,我开始“上路”了。

4.结缘“新教育”

今年三月份,在网络上遇到了“新教育论坛”,从此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美丽之旅慢慢展开。

我与孩子们一起晨诵,晨诵儿歌选自《日有所诵》。遇到特别节目,则依着马玲老师的指导进行专门的小课程阅读,如端午节的童谣,诵读,习俗了解,母亲节的儿歌诵读,绘本共赏等。在这些美丽事件中,我才知道,原来小学的课程如此美妙。我每天早上七点和孩子们来到学校,一起诵读经典诗词,和孩子们共同穿越诗歌,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自己、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享受生命,来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在晨诵过程中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通过晨诵课程,我们的学生逐渐有了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有了诗的情绪,能慢慢随着诗歌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像沈从文说的那样: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与黎明共舞”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我和学生的心中,因为晨诵不再是一个附加的学习内容,晨诵将成为我教学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早晨,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感到自己已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和学生、诗歌融为一体。在每次晨诵后,要求每个学生将每次晨诵的诗收集、整理在专用的晨诵本上。定期翻看并将优秀晨诵作业通过文字或照片展示给大家。班上有孩子过生日时,我就利用ppt课件,精心选择生日诗,并把它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诗词的魅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载着跳跃的诗行,把人类带向远方,而读书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我们不必为通行税伤神,书籍承载着人类的灵魂。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做着小“书虫”,享受着精神大餐。在那里,我们会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语言世界的奥秘,从而逐渐变得头脑充实、心地美好、胸怀宽广、智慧勃发,为我们的发展累积一生有用的财富。

诵读着晨诵诗词的同时,我们开展读写绘活动,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我们诵读了狄金森、纪伯伦、杜甫等中外古今诗词,并为孩子们推荐了一本本儿童文学读物:《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教会了那些原先的小调皮以自尊,教会他们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夏洛的网》告诉他们生命的意义,知道自己不能够白白地虚度一生;《波丽安娜》让他们明白了要笑对一切困难与挫折,用一个快乐游戏来帮助自己度过最阴暗的时刻;《山居岁月》告诉他们一个人如何独立地生存于这个世界;《人鸦》教他们如何在集体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如何通过承担自己的责任而实现自我的价值;《绿野仙踪》则让他们懂得了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寻找自我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勇气、智慧、爱心会在我们迎战困难的时刻来临……就这样,我们一本又一本地读着,一本又一本地讨论着,童书,像一个个神奇的魔咒,又像一个个优秀的老师,和我一起教育着我的学生;童书,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共读共写,就像念动更为神奇的符咒,让我的孩子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孩子们有了安静的气质。同时我们开展评比“小书仙”“小书圣”等活动,提高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最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个暑假,有幸进入了“海拔五千童书组”,能聆听马玲老师,聆听优秀同行们对专业书籍的解读。我们从《巫婆一定得死》开始,进而将进入《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的解读。细心的马玲老师教授我们如何进行专业的阅读:如何聆听著作的心声,何处应当摘录,何处应当批注,她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进入真正的专业阅读中。此时,我方才明白,好书,应当是这样读的,我方才知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接近作者,与他达成共鸣与互动。

案牍之中,还列着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柯云路的《童话人格》、雷夫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薛瑞萍的班级日志.《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是教出来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秋空爽朗》、《寓言教学的“深入”与“浅出”》、《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完整版)》、《贝特尔海姆对《灰姑娘》的解读》、《教育的目的》、《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宋词鉴赏词典》、《唐诗鉴赏词典》、《经传释词》、《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班主任工作漫谈》等。

我是贪婪的,我期待,这个假期能在读书中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充盈,我期待,一夏的蛰伏,能换来我与孩子们的精彩。

成功无捷径,当初怀揣着的那粒种子已悄然发芽。我期待,未来的岁月,这种子能结满香甜的果实。耕种的岁月或许甚为艰辛,或许有时遭遇灾荒,或许有时果实会为蛇鼠所祸害,但我,不会改变着最初的梦想——与孩子们共同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在这耕种中,给予我不竭动力的将是这渐行渐清晰的书籍。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欣赏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的一句人生格言:“辛辛苦苦工作,舒舒服服过日子;舒舒服服工作,辛辛苦苦过日子。”我觉得我在五天里认真工作,双休日轻松地休息,能做到这样,应该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了。然而在和孩子们一起走过那一段美好的童书旅程之后,我才蓦然发现,原来我觉得辛苦的工作时光其实也可以快乐地度过的,而且也只有快乐地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完满。于是,我开始走进孩子们的每一个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静静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读一本书,我们同唱一首歌,有了快乐我们一起分享,有了伤痛我们一起承担。尽管也会劳累,但已不会厌烦;尽管也会痛苦,但决不再埋怨。因为我相信,“快快乐乐地工作,就是快快乐乐地生活” 。

就让我在今天,向岁月许下一个美丽的心愿吧,在书中,在生活的磨炼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化蛹成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