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写诗庆中秋
两个女儿中秋节放假三天,学校老师布置了一些语文、数学作业,还发了一张中秋小报,让孩子们用彩色铅笔填涂颜色,并在空白处写一首与中秋节有关的小诗或一些祝福的话。
我原以为,老师是让孩子抄写一首名人写的古诗,但大女儿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说:“李老师让我们自己写的,抄别人的干嘛啊?如果老师发现是别人写的诗,就得重写!”
我又询问小女儿情况。
“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我不想写小诗了。”她漫不经心的说。呵呵,小女儿的心态怎么如此淡定?
我心里明白,尽管有时女儿说不想做什么,但只要适当引导,她们都会高兴的接受。我在心里静静的思考着,怎样调动孩子们写诗的积极性呢?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中秋节的月亮最圆,这样的现象八年后才会再出现。一轮皎洁的满月,洒着银辉,缓缓跃出树梢,恬静地望着静立赏月的人们,不时揽过一缕如梦如纱的薄云,披着缓缓移动。沐浴着银光,我只觉得此时已陶醉在美妙的意境中。
“宝贝儿,月亮像什么呀?你们能写一首小诗吗?”我静静的引导她们。两个女儿喜欢我这样喊她们,不喜欢我喊她们的大名。
“月亮像月饼,圆圆的。”大女儿说。
“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圆圆又甜甜。”小女儿也在一旁道。
“月亮在发光,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玉盘。”
“爸爸,你听我写的好吗?八月十五月儿圆,闪闪亮亮象玉盘。月亮对着月饼照,两个小脸对着笑。”大女儿在期待我的表扬。
“写的真好!”我忙鼓励女儿道。
“因为写的是中秋小诗,还可以把神话故事编写进来,比如嫦娥、玉兔啊!”
她们两个都没言语,我知道孩子们遇到了思维瓶颈。由于女儿在阅历及知识方面的不够完善,她们现在看问题或者写日记,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些事物的表象,思维不够发散。

“宝贝儿,月亮里面有玉兔和嫦娥,你们看像吗?”我指着圆圆的月亮问她们。
“像!”
“月亮里面有什么呀?”小女儿问道。
“里面有山,还有沙丘。”大女儿替我解释说。有时我也很奇怪,晓妍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广寒宫里有玉兔陪伴着嫦娥。所以,后两句诗可以改成:月亮里面有玉兔,嫦娥陪着它在玩。”
“爸爸改的真好,我要在中秋小报上写这一首!”
大女儿的小诗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小女儿的小诗还没起步。
“晓悦,你也写一首好吗?”我鼓励小女儿说。
“好。中秋节吃月饼,月饼甜甜又圆圆。月饼月饼象月亮,挂在天上亮闪闪。”
“哎呀!你太棒了!”
“中秋节只吃月饼吗?不吃别的东西?”大女儿在一旁问妹妹。我忙告诉她,不要对妹妹求全责备。小女儿能说出这样押韵的顺口溜,也是不易的。呵呵!
我总觉得晓悦写的这首小诗没有把中秋节的气氛烘托出来,似乎少了点什么。这时,两个女儿自顾自的玩了起来。
忽然,大女儿写的一句“月亮对着月饼照”给了我灵感,何不把小女儿晓悦写的后两句改成“月亮对着大地照,家人团圆哈哈笑”呢?中秋团圆的气氛跃然纸上。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两个女儿,她们都很赞成。
中秋小报的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大小一样,干净整洁。大女儿写的还可以,但小女儿写的字有些大小不一,而且行与行不太整齐,尽管她已经很认真了。
大女儿告诉我,老师会挑选好的“中秋小报”,贴到教室后面的黑板栏里进行展览。我和女儿们一起期待!
小女儿的“中秋小报”

大女儿的“中秋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