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校长
一、小学教育应该面向兴趣的发展
这是一件值得所有老师深思的事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在要求学生完成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时、在学生完不成作业对其实施惩罚时对学生说“我是为你好”。这里的“好”定位于哪个层面呢?我想,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定位于掌握知识的层面,在很多老师的心中,让学生把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牢固应该是自己为师的主要目标。当然,这也是正确的,学校本就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但是,想一想,教学过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相关联的学科能力以外,还有没有另外的更重要的目的呢?有,那就是兴趣。
兴趣是一切成功之源,没有兴趣学生不可能学习好,也不可能好好学,不可能对以后的学习心生向往,更不可能对学科产生强烈的走近欲望。我很难想象,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学生会喜欢读书,长大以后会走进文学;我同样不能相信,看见数学就头疼的孩子会走进高科技研究的领域。但教学中这最重要的“兴趣”培养却被很多老师忽略了。为什么这一个略一思考就能发现的显而易见的问题,很多老师却发现不了,做着揠苗助长的事情却依然振振有词?不是老师们的智力不够,而是对小学教学的目的缺乏思考。没有思考的教育是盲目的,盲目的很多时候又是偏颇的。
二、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服务生
对于教师的身份,苏格拉底在公元前就有一个定位——教师应该是一个产婆,产婆不是自己生孩子,而是帮助别人把孩子生下来。教师就应该像产婆一样帮助学生生出智慧。如何帮助学生生出智慧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又是一个高难度的方法,因为要掌握这一个方法,老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关注学生发言中的精神状态、心情和想法,知道他们的学习需求;二是要为自己储备大量的知识、故事和案例,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三是教师要从心里真正要有做学生学习的服务生的意识。也只有做到了这样几条,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学也只有在这时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三、语文学习要多背诵和思考
很多老师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都有一个误区:多练习等于多做题,多做题就能够提高教学成绩。也经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也带给我们语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把语文学好,那才是最高明的教师。
听着史宁中教授轻轻松松地谈着教育,想着教育和教学也本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只要我们关注教育的细节,教育就是一件常做常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