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
五一期间,我们一家乘高铁到郑东新区看奶奶,高铁站里尽管算不上人山人海、摩肩擦踵,但还是椅子上都坐满了人。“列车即将进入……”听着广播里的声音,我们开始向检票口走去,来到月台候车。
月台,从古至今,都给人们以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月台原意是赏月的高台。中国传统建筑中,大殿、正房前方连接台阶的向前方突出的平台称为“月台”。站在月台上,一般前无遮拦,非常适于赏月。古人登上月台触景生情,会引发出各种人生感悟,并留下众多诗词佳作:“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何如登高台,对月把尊酒”(宋敏)“夜色何苍苍,月明久未上。不上倚城台,无奈东南嶂。”(苏辙)等。
现代月台则成为送迎之地,离别时的那份伤感,重逢时的那份喜悦,都汇集于此。
曾在练习册上看到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这仅是过往的月台。……”是的,不管欢聚还是离散,这不都还是过往的月台。月台,只供你中途小憩,不能长期滞留。
这篇文章让我思索,让我遐想。想一想,对于即将面临小学毕业的我来说,这不就好比一个月台,我要告别小学同学,重新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大哭一场,不舍的情绪在心头萦绕,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要好好珍惜现在这段仅剩不多的时光,就一定会给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或许,这次铭肌镂骨的离别会成为以后刻骨铭心的相聚。
回途中,再次踏进月台,经过旅途劳顿,身心疲倦,也满是到家的内心发出的那种归属感。看着那些跨出月台,坐上车的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兴奋,也许是要踏上回家的旅程,也许是要去新的地方发展,也许,也许。
“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这段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人生没有终点,人生永远充满期待,人,要随时准备踏上新的月台,出发再出发。
附练习册上《月台》(当时这篇文章是当作阅读理解来做的,当时读着不太理解,但觉得语句很美,很有哲理,便抄了下来。)
月台
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汇集如许人的流动量;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如许悲欢离合。……这仅是过往的月台。
……
人生旅途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别长期滞留,沉滞不是宁静,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顿不是安定,将使生命萎靡。
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是离别,欢聚当可期待。
携着轻便的行李——装满信心和小小的愿望,我随时准备踏上人生的月台,只等待时间的列车来到,出发再出发!
这是练习册上的原文,自己又从网上找了找,发现这篇应该不完整,中间用的是省略号。于是把原文也复制了下来,供大家欣赏。
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汇集如许人的流动量,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如许悲欢离合。
从清晨到白昼,从黄昏到夜晚,从黑夜到黎明,数不清的脚印带着来各地的泥土。重重叠叠,密密麻麻踩上去;有红色的土来自山间,有褐色的土来自田野,有黑色的土来自城市,有白色的土来自海滨。聚拢又散失,堆积又泻落,没有一粒种子能在土里生根,如同没有一双脚步会在这里驻留;缘因——
这只是流动的浮土,
这仅是过往的月台。
月台展延有任何一个城与城之间交接的地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它只是默默地等候,骚扰不停的是人们,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来来去去,忙忙碌碌,这是个制造离散的时代,列车频频靠站又开走,卸下一批旅客在月台,又从月台上载走了另一批。来的脚步掩盖了去的脚步,去的脚步也覆盖了来的脚步。轻快的脚步播着欢聚的愉悦,沉重的脚步负载着如许离愁,从容的脚步度向预定的目标,匆促的脚步显示心情的迫切,迟缓的脚步缠绕于厌倦,悠闲的脚步只为一次探访,也有犹豫的脚步,属于那迷失了自己的旅客。
多少次,我也曾被卸在月台,多少次,我也曾从月台离去,我不知道自己的脚步又显出什么?近年来,离别总多于团聚,失望总多于获得。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常是我密切的旅伴。离去不是离去,心仍萦留于原地;归来不是归来,浮土又焉能扎根?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的旅程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列车再次出发。别长期滞留,沉滞不是宁静,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顿不是安定,将使生命萎靡。
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
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
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
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
携着轻便的行李--装满信心和小小的愿望,我随时准备踏上人行的月台,只等待时间的列车到来,出发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