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千篇博客 不如行千里路(二)
——向“外行”学教育
二 勤劳朴实的表舅抡起了大锤
如果你看了上篇“举起小锤要砸钢琴的二姨”,你开始怀疑:你们家有举小锤的有抡大锤的,是否有家族暴力倾向?我这里需要做一解释。
我的二姨与表舅都是善良、朴实的,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可以委屈自己,想别人比自己多一些的人。按照今天的标准,他们都是好人。
比起“话痨”二姨,表舅不善言谈,甚至客套的话都不会说。在与我们相处的几天里,他总是以为我们做各种的事情表达着快乐的心情。比如同我一起用轮椅将85岁的姥姥推上天下第一关;比如把二十几口亲戚召集到家里享用他默默准备一天的丰盛晚餐;比如他从不饮酒却总是一次次把别人的杯子添满。
勤劳朴实的表舅抡起了大锤,因为表舅的工作是抡大锤的。
印象中表舅是特别辛苦特别能吃苦的人。小的时候第一次来,那时他刚刚结婚,娶了美丽但是同样家境贫穷的渔家女、我现在的妗子。那时他开着三轮车,早出晚归,总是风尘仆仆的样子。晚上回到家里,与我们围坐在院子里,默不作声地喝水、听我们讲话,小小的我能够感受到他是那样疲惫。
来山海关前二姨告诉我,表舅有两个可爱且优秀的女儿,所以我就特别地关注着表舅一家。
表舅大女儿刚刚成家。这个我的同行,美丽秀颀的女孩,选择做教师,更多地是为家庭做出的选择。她学习成绩一向优秀,因为上师范经济实惠,初中毕业放弃了高中报考了师范类的中专,现在在小学教书。做医生的表妹夫文气儒雅,几天的相处虽然交流不多,但小两口的沉静矜持与彬彬有礼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丫头高二在读,也正是期末考试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到达的第一天晚上,她应该是刚刚下晚自习,跟着姐姐两口一起来看我们。个子不高,娃娃脸,戴一小眼镜,话不多,特别安静的样子。
安静的娃娃脸的表妹学习特别优秀,在山海关最好的高中出类拔萃,尤其是理科成绩突出。而这所高中每年多有考入清华北大一流学校的学生。
按照表妹成绩一贯的优秀与稳定,我们能够预见到明年的高考她将收获的辉煌。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表舅两口子对表妹的优秀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我的善良的表舅不知道周弘不知道蒙台梭利不知道加德纳不知道教育博客为何物。他们只是勤奋地劳作着,在辛苦中欣慰地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
那天中午聚餐接近尾声,我和同坐一桌的表舅聊了很多,妗子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时插上两句,其他人默默地喝着酒,好象突然一下子都沉入对教育的思考。哈哈,我还以为其他人只喜欢喝酒的热闹。
表舅其实也能说,特别是说到自己抡大锤的工作。他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厂子做工,负责其中一个工序。一个部件出来,他就抡着大锤砸。几十下上百下地砸成型。在单调与繁重中抡了十几年。
表舅说不出自己对女儿成绩优秀有多大的帮助;他也不会自夸自己的孩子有多大天分。
我想,教育多是“润物细无声”,勤劳善良的父亲,母亲,用行动体现着对生活的解读,这种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认认真真的处世原则,潜移默化地固执地影响到孩子们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这种力量是最强大的,比起任何说教的力量。
每一个有着这种生活态度的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比如我的二姨,我的表舅。
我们现在的教育容易陷入方法论,陷入优秀的孩子是靠技巧塑造的泥潭,这样的惯性思维本身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比如我跟表舅比教育,就象我跟表舅一起在林子里散步时看时间:我双臂戴着两块表,两块表的走针有误差,于是我反而下不了几点的结论;表舅没戴表,只是看看日头,就决定我们该回家吃晚饭了。
教育的本质要回归生活,生活化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天,我问大妗子:“你们对二丫头的明年有打算吗?”妗子脸红红地低声告诉我:“有吧,北大。”
我的辛勤善良的表舅表妗子,用自身的行动带给女儿随风潜入夜的润泽,又以最本分的生活态度于灯火阑珊处为女儿编织着未来璀璨的花环,两者的合力形成巨大的成长的力量。
我想,明年这个时候,我的大舅的大锤抡的更有力道,更有弧线;我的妗子告诉我们结果的时候声音会更大,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