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无以丈量
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不喜欢洋节的我却很重视这个舶来品。作为家中的长女,对于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慨都深深埋藏于心间。小时候,父亲像棵参天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年幼的我认为父亲是最强大的人;长大了,父亲成了本百科全书,为我们答疑解惑,青年的我将父亲视为自己的偶像;成年了,父亲成了备忘录,将唠叨常挂嘴边,年逾古稀的父亲在牵挂我们的同时也成为我们儿女牵挂的对象。
都说严父慈母,在我眼里,父亲是慈祥的。父亲75年从贵州调至家乡,那时正逢母亲下乡支农的关键时期,我们姐弟三人大都是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父亲的到来教会了我们很多:带弟妹、洗衣做饭、独立打理自己的作业……后来小弟的出世锻炼了我们的自理能力,我们姐弟四人相继随奶奶住回农村老家,虽然不用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割草喂猪,可每天四次上、下学就足以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从村东头到村西头的学校步行要走二十多分钟,那个年代的农村道路崎岖不平、村里黑灯瞎火,还不时传来“旺旺”的犬吠声,跑不敢跑、站不敢站,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手中的一盏煤油灯就像我人生的灯塔,那微弱的光亮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自83年我初中毕业就离开了父母过上了寄宿生活,每两周回家一次成了我们多少莘莘学子的期盼。每个周末都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周六晚上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我爱吃的饭菜,周日,父亲带着我们姐弟到井台上汲水洗衣服,带我一起蒸馒头,每个周日的下午是弟弟妹妹们最羡慕我的时刻,那时父亲总喜欢为我炒上满满一罐头瓶豆瓣酱,父亲总爱在豆瓣酱里放好些葱花,油自然也比别家的多,以至于弟弟妹妹总念叨着自己啥时才能离开父母住上寄宿的生活呢。四五点钟光景,父亲会默默地帮我收拾衣服、馒头和咸菜,骑上自行车送我去车站,直到我所乘的汽车缓缓启动,父亲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有时父亲也会趁开会、办事之际到学校去看望我,十元八元地塞给我,嘱咐我别苦着自己,这种幸福一直持续到93年我结婚成家。
养大了我们姐弟四人的父亲渐渐变老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高血压、冠心病、哮喘,最近又患上了糖尿病,都说久病成医,父亲突然间变得注重养生了,茶几上摆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那是父亲看电视的随笔,哪两种食物不能同时使用,哪种药更适合自己哪个季节服用,哪种水果含糖量高,哪个制药厂的哮喘药更适合于自己……再不就是些家庭生活小窍门,林林总总记满了几大本,年迈的父亲非但没有痴呆和糊涂,反而更像一本百科全书了。每次去父亲家小坐,父亲就会叮嘱来叮嘱去,教我如何冬病夏治,如何粗细搭配,何时锻炼更易于身体健康……
我们考虑到父亲身体不好,总是抢着帮母亲做家务,父亲仿佛窥察到我们的心思,但凡身体好些就下厨为我们改善生活,饺子馅、包子馅就属父亲最为拿手,父亲炖出的鸡、鸭、排骨、羊肉也深得孩子们喜爱,儿子常说姥爷炖的羊肉是“NO. 1”。尤其是最近两个小侄女轮番住在父母家,我担心母亲过于辛苦,总是挤时间过去帮忙带孩子。父亲这段时间身体也大为好转,每天总是早早吃过饭帮忙抱孩子,两个小家伙常被爷爷逗得咯咯笑个不停,即便是我们抱孩子在户外溜达,父亲也会不住地摇动蒲扇,一则因为天气炎热,二则担心蚊子叮咬孩子……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母爱时时伴随身边,给人以细腻与温馨;父亲却在远处无声无息地为我们奉献着无言的爱。如若不用心去聆听这爱的奏歌,又怎能感悟父爱的厚重与深沉!即便是到了中年,也愿意与母亲诉诸心声,对于父亲,我任凭思绪飞舞、键盘舞动,因为再多的文字也表达不出父爱的博大和力量!
借父亲节之际,祝愿普天下的父亲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