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那么同样的,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的话,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阅读。”——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
感悟:我之所以几经辗转,最终为教师的宿命,源于我从小的阅读啊 。
一、窃书而读
我生长在农村,也算书香之家,祖辈皆有医生、教师从业者,家里的文化氛围相比较来说,还是有点的。所以爱学习,爱看和文字有关的东西——无所谓书,那时是没有经济能力接触到完整的书的,都是些像火柴盒上的文字呀、大人不知从哪里来的裁作鞋样的一片报纸呀、参加村里宣传队的姑姑的手抄台词呀等等,记得读过的最好的书要算残缺的小人书了,可没现在孩子的这种幸福。说来惭愧,小时候第一次读到的真正的一本书,却是偷来的。
由于天资聪慧,小学没上二年级,直接从一年级到了三年级。当教师的家长又怕三年级吃力,就在三年级的那个寒假,让我到他的一个同事家里去提前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功课。那位教师是个独生女,自然比较娇惯,过年虽忙,但她却无事,我俩就在她的闺房安静地学习。她给我讲过,我做作业,她拿起一本书,斜倚在床边看书。我的心思,一下子就被她的书给勾走了,老不在作业,总在她的书上,那可是我第一次见装帧那么整齐的书。趁她出去的间隙,我赶紧往书上瞄。可她把书页朝下,并且我也不敢离开座位。再说了,那时候也觉得未经别人允许胡乱翻别人东西不礼貌,所以就那么远远观望罢了。尽管礼仪也懂,但书的诱惑确实太大了,我不敢说借来看,也等不及她看完,心里就琢磨起如何看到那本书。机会还真来了。那天,我在写作业,她家长让她出去一趟,可能要到放学时间才回,所以她要我自己在屋里写完作业再回家。我特别高兴。等她一走,我就立刻抓起那本书看起来,但很是不好看。还有没有其它书了呢?我放下书,在屋里轻轻翻动起来,还真在床底下给我翻出一箱书!我悄悄塞到书包里一本,作业没写完就提前回家了。她家的奶奶还一个劲夸我聪明,说写得真快。就这样,我偷一本,读完悄悄放回去,再偷,再读。读了她差不多整整一箱书。三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读的什么书都忘了,偷书读书的情节,却一辈子铭刻! 就那样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阅读!
二、畅游书海
初中的生活,枯燥且紧张,除了课本,大概没读什么自己喜欢的什么书,所以不大记得。但对书的渴望却与日俱增!升入师范,第一次知道还有图书馆这样的好去处。站在图书馆一排排书架前,我立下宏愿:三年内把滑县师范图书馆所有的书看完!
《巴黎圣母院》《童年·大学·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红与黑》《简爱》《鲁迅小说全集》《泰戈尔诗选》《丑陋的中国人》《红岩》《张爱玲文集》《朱自清散文集》《林语堂文集》《三毛文集》《上下五千年》《徐霞客游记》《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共产党宣言》------一大批书扑面而来,古今中西,文史百科,来者不拒,我进入了我的饥饿阅读时代。我像海,渴望纳百川;我像神农,期待尝百草,我像佛,感知人间百味。
正是有了这种漫无边际的泛读,让我沐浴了古今中外名人名家思想的光辉。这些带着前人深邃思想的语词之光,陡然照进我青春的心房,我被这些文字所迷惑,所陶醉,于是青春的岁月也多了许多诗意的幻想。我不仅也一刻不停地读,还坚持不懈地写,舞文弄墨,编制文字的世界,写散文,写诗歌,写小说。师范三年,抱回家二十几本读写笔记,记录了我青春的成长。文学的底子就这样铺设了,喜欢语文,喜欢文学,当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白纸黑字,那种成就感,无言以表。
三、构建我的教师阅读地图
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我开始构建我的教师阅读地图,我继续广泛涉猎的同时,在我的阅读世界里,又有了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管理的书籍:《给教师的建议》《成功无捷径》《教学勇气》《教学不孤独》《不跪着教书》《十字路口的顽童》、《窗边的小豆豆》系列书籍、《论语新解》、《弟子规》、《儒林外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马斯洛人本哲学》、《狼王梦》《爱弥儿》《生活在痴迷之中》《顾此失彼》《故事里有你的梦想》《56号教室奇迹》《旧制度与大革命》《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等等,要一直这样罗列,是不是也是一种分享呢?的确,书之于我,是每次教学灵感的催化剂,是与学生快乐学习,引领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的共同话语。
为了与孩子一起,心灵相通,语言与共,每周三下午,我们关起门,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书,我跟他们一起,又读了好多他们喜爱的书:《笑猫日记系列》《柳林风声》《小王子》《绿山墙的安妮》《毛毛》《海底两万里》《父与子》《自然科学之谜》,《斑羚飞渡》《狼王梦》《睡蟒边的雪兔》等沈石溪系列动物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曹文轩小说系列,------一个个,像一尊雕像,安坐于座位上,在书的海洋里静静徜徉;书以如此巨大的魅力摄取了这些活泼好动的心灵。“惟有书最色,艳比西施;惟有书最花,秀于百卉”。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属于我们的世界里,不闻窗外柳绿花红,不闻窗外莺语燕鸣,不闻窗外酒绿灯红,阻挡世俗的烟火,与书共清欢。富足以敌国,贵堪比王侯。我的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流俗变得清雅,促狭变得开阔,偏激变得平和------
孩子们的积淀厚了,开始一本接一本,一部接一部地写起小说来。我很幸福地成为他们的读者,申由甲的《妖孽少年霸道爱》,王佳依的《笑猫日记》,郭羽欣的《温情难却》,卢航的《夏茉莉的春天》------我都一一拜读,每读完一本,我都会给他们写上读后感言,并在班里简介内容,大力推荐,鼓励更多的孩子走上写作的道路,感觉真幸福!
四、相遇新教育,栖息
2014年8月,我到了教研室工作。领导引领我结识了新教育。我感受到了新教育的美好,体悟到新教育人的职业幸福,但对新教育的认识,还是如此浅薄。所以,我把一年来的阅读,定位在了新教育书籍。一大批新教育通识书籍走进我的视野——《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新教育》《做新教育的行者》《澳洲课程》《教师阅读地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24节气诵读古诗》《缔造完美教室》《学校文化的展示与解读》《守望新教育》《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追寻理想的教育》等,大量的新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让我对新教育的理念,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我渐渐进入新教育的幸福完整境界里。一年来,不仅建构我的新教育理论体系,追随新教育的步伐也未从停息。三下海门,两去焦作,四川金堂,日照五莲,从探根求源,到心为种子,我再遇见了未知的自己。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结交新教育人无数。我广交新教育同仁,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养分。 女神童喜喜、焦作张硕果、海门邱菊萍、日照彭媛、金海岸学校牛见玉、四川金堂罗军、陕西汉阴胡学娟、绛县教研室徐主任------我与他们多交流,深沟通,他们对我的无知热情相助,凡我所闻,必有详答,新教育人的相悦与共享同样令我感动。
五、引领读书会,更需自身强
为了提升我们全县教师的专业阅读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搭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平台,2014年7月1日,在教育体育局的积极推动下,以当年评选出的全县“读书标兵”为基本成员,组建了“滑县优秀教师读书会”这一组织,任命我为会长。一年来,教育局多方筹措资金,为老师们免费发放了共六本教育类书籍,有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罗恩.克拉克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北师大赵希斌教授的《魅力课堂》,冯卫东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刘可钦校长的《教育其实很美》,让广大优秀教师感受到了成长的无限动力。围绕这些共读书目,我们制定共读计划,每两周组织一次网上主题交流活动。并且我想方设法把这些书的作者都请进我们读书会群,像赵希斌教授、冯卫东老师、魏智渊老师、刘可钦校长,都在我们QQ群,在我们共读研讨时,他们都会亲自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中来,指导我们如何读,怎样把阅读与自己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让一些原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变得浅显易懂,有了实际意义。在群里能够与专家、作者面对面交流思想,老师们感到了无限的惊喜,享受到阅读的喜悦。在集体的肩膀上,在大师的肩膀上,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有着突飞猛进的飞跃。
魏智渊老师说:“新教育教师阅读的基本理念给予以下假设——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教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读了这段话,我陷入了深思:“滑县教师读书会”这样的共读,属于哪一个阶段呢?哪些书是最适合教师阅读的书呢?我们将如何引领教师经过一次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呢?老师们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如何在不同中寻求共同?------似乎,我对读书会的引领,到了捉襟见肘的窘地。要想更好地引领教师成长,自己必先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才能谈得上引领。这时,在山东日照五莲,我们邂逅了新教育种子研训营,邂逅了许多新教育的种子教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前行的方向,回来后,便迫不及待地写下申请。
播下种子,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