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句子化化妆,句美文也“靓”
侄女拿着日记本来我家了说是让我检查一下她的日记,顺便给她一些指导。因为她妈妈说她写的日记是“流水帐一本”、“破句子一堆”,不吸引人,让人也不想读。
我问她:“你觉得自己的日记怎么样啊?”
她也委屈地说:“那确实是我每天观察、思考得到的呀。我写时也想要吸引人,可写出来还是那样……”看她长叹一口气,我赶紧说:“没事,只要是自己观察思考所得,就是好日记,让我也欣赏欣赏。”
侄女的篇篇日记当中记录的都是她那双慧眼的发现和内心情感的流露。从买菜时的对话到提菜回家时的心情;和伙伴们玩的过程到自己的心得;妈妈看她作文时的表情到妈妈的评价再到她的感受;……每次都写得条理清楚,感情真挚。美中不足的就是语言太平淡。比如她写的买菜对话:
“妹妹,你过来啦”,卖菜人问我。
“嗯,”我回答。
“要点什么菜啊?”
“我瞅瞅。”最后我确定了要买茄子和芹菜。那人给我称了之后我就回家了。
也写清了事情的经过,但读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淡无味,原因就是句子没精神,侄女缺少给句子化装的技巧。
心中有也底之后,我赶紧喊过侄女,对她评价说:“你的日记篇篇真实,句句真实,有生活的味道。但是……”
“但是就是‘流水帐’、‘破句子’。”还没等我说完,她就接上了。
“不是,就是你不会给句子打扮,我教你给句子化装吧。”
“好啊,好啊,她兴奋地答应着。”
“你不是学过扩句嘛,来扩一个:他笑了。”
“他会心地笑了。”
“嗯,还不太漂亮,再想想。”看她皱着眉头一时想不起来,我又提示,“他笑的时候表情怎样?”
“他嘴角微微向上扬着会心地笑了。”
“太好了,你这就是给句子化装啊,一化就美,高手。来,咱现在给你的日记化妆。”
我让她看了她写的买菜一截,问:
“那人是怎么问你的?热情吗?是你走到她的摊前他才问的啊?”
“不是,我离他还有两三米,他就喊,别人以为我是她的亲戚,赶紧给我让路。”侄女笑着说。
那你把第一句改改。侄女思索了一会儿。改了出来,“小妹妹,你过来啦”卖菜人大老远就热情地向我打招呼。”“看看这一句是不是比刚才那句美多了?”我故意问了一句,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卖菜人给你称时又是什么情形?你付钱时和你离开时你们心里怎么想?”侄女又思考了一阵子,最后改为:
“小妹妹,你过来啦?”卖菜人大老远就热情地向我打扫呼。
“嗯,”我也赶紧回答。
“要点什么菜啊?这是西红柿、那是茄子、那边还有芹菜……”他一边说一边指。
我看看这的,瞧瞧那儿的,都是新鲜。于是就挑了点茄子和芹菜。卖菜人麻利地给我称好,我赶紧付钱,离开菜摊时还想:这人真热情,肯定生意好。
我看后说,“你把这段打扮得是不是比刚才漂亮多了?”侄女也满意地说:“就是比没改前耐读,好读。”
我趁势说:“祝你把句子越改越美,早日成为句子的高级化妆师!”
的确,“文美在于句美”。句子是文章的血肉,文章是否有光彩,能否吸引人,很大程度上要看句子的魅力,今天我只给她讲了有关扩句,运用修饰语把句子写胖的小知识。以后有机会还要再从另几方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