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复习如何走高效之路

今年有幸担任小六语文,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深感压力在肩。因为离毕业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而课程早已在一周前已经结束。剩下来的时间如何安排?如何保证高效完成复习任务?怎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之路?很多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习惯于每天一张试卷,搞题海战术,搞拿来主义,不管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毫无创新的习惯于沿用老套办法:做题---讲评--再做题。重复着一个单调、乏味的轨迹,重复着学生厌倦的复习学习模式。这是我最不愿意干的事,我想让我的学生复习与众不同,我想让我的学生复习高效,我想让我的学生掌握一种融会贯通、上下连贯、举一反三的复习方法。我有自己的想法:

一、要求学生找齐1------6年级12册所有的语文课本,从头至尾做一个综合串讲,做一个整体梳理。比如前两天我刚刚运用李元昌教授的学科管理法开展了查字典比赛。我选择了一些生僻字、笔画较多的字来检验学生的查字典的知识,复习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和难检字查字法。学生和喜欢这种竞赛性的学习,又刺激又紧张。我带领同学们翻阅新华字典重新复习《汉语拼音方案》,优秀生觉得太简单了。而学困生那是一脸的茫然,无从下手。我心里清楚,对待学困生那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得慢慢来。
二、分类复习。语文涉及的内容不外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字词句段篇五方面的内容,相互交错,螺旋上升。当我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之后,我才发现语文最本质的东西原来如此,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喜悦。站在高层次看语文就是不一样:1、语文的质量目标,即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方向,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前进方向都应该做到:师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展示中国汉字的魅力;会说: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口齿伶俐,语言清晰,抑扬顿挫,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都是好口才的标准;能写出漂亮、文采丰富、感情真挚的下水文,达到妙笔生花的水平。
2、各年级段目标的落实。低年级——基础牢,侧重知识,习惯落实;中年级——腰杆硬,侧重于知识、习惯、方法;高年级——起点高,侧重于知识、习惯、方法、能力。3、不同类型的写法复习【过渡句】的例子:(1)、《赵州桥》中的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老师们无论谁讲课都要大讲特讲这个过渡句及其作用。这句话也的确是统领全篇的核心,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坚固的证据就是在永济河上架了有一千三百多年依然不跨;美观的证据就是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2)、“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是承接上文,“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引起下文。
(3)、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5)、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
鲜艳多彩的池水很美丽。
(后一句可以作总起句,前一句可以做过渡句。“最美丽”三字说明五彩池形状是美丽的,池水更美丽。)
【首尾照应】
1、(1)课文前面讲到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为什么这样做,前面没有说。在后面做了交代:“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6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2、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前面又提到“1927年……已经十六年了” 6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3、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4、“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开头侧重于用一系列的反问句: 引起下文。
结尾的反问句侧重于: 加深思考的意味,引起读者深思。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
5、首: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尾: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四年级《我们家的小园》
6、首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尾句:“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借物喻人】
1、《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
2、《落花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学习时要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梅花魂》

【人物描写】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2、少年闰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鲁迅
多种复习策略的使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反思,我努力创新自己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