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不想上学?
—— 一次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希望得到您的真知灼见
今天下午,我走在上班的路上,快要进学校大门的时候,看见下面的一幕:
一个妈妈正在使劲地往校门里拽自己的孩子,而那个孩子一个劲地向后躲,就是不想进校门。孩子的妈妈气得都要哭了,但孩子还是纹丝不动。母子俩在校门口展开了拉锯战。
由于我和孩子的母亲都比较熟悉,再加上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路上偶遇,她也和我谈起了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情况,问我有什么好办法?由于当时没有接触孩子,只谈了几句就散了。看到今天的这种情况,我觉得这倒是一个接触这个孩子的好机会。于是,我向他们走去。
旁边的人在喊:“老师来了,让老师领着去上学吧!”我说:“对,你跟我走吧!”孩子说:“不去!我不去上学!”我说:“行,咱们先不去教室,你跟着老师到我的办公室里去坐一坐!”说着,我从孩子妈妈的手里接过了书包。没想到,孩子往后一躲:“我不带书包!”我把书包又递给了孩子妈妈,说:“不带就不带,先到老师那儿坐一会儿。”我便搂着孩子的肩膀,半推半拉地把他带进了校门。后来,有一位热心人把书包送到了孩子的班主任那里。
我把孩子领到了办公楼的教科室,因为这儿只有我一个人办公,比较安静,是一个适合谈话聊天的好地方。
进了办公室,我给孩子搬了一张大沙发椅,让他坐在上面,我拉了把转椅坐在了他的旁边,与他侧面而坐。
孩子一开始有些拘束,沙发椅只坐了一个边,后来,越谈越放松,整个人都“陷”在了沙发椅里。
我想:孩子可能还沉在刚才的对抗情绪里,还是先不谈“为什么不上学”这个话题吧!
我先从他中午是否午睡谈起,因为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午觉没有睡够,从而不想上学的。孩子回答得很干脆,他中午从来不睡觉。我又问他:“晚上几点睡觉呀?”他说:“十点多吧!”我说:“那几点起床呢?”他说:“早上六点多……”我说:“嗯,睡眠时间有些短,才八个多小时。按要求,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不能少于十个小时的。”
“晚上睡觉那么晚,是作业比较多吗?”孩子说:“不是的,很早就写完了,有时去外面玩,大多数时间在家里玩,不知不觉就十点多了。”“噢!”我点了点头,说:“我小时候也不爱出去玩,总呆在家里看书,每次都是家长被赶着出去……”
我看到孩子的眼睛总是瞅我的电脑屏幕,屏幕上是一堆孩子的照片,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我把他的照片翻了出来,让他看了看。屏幕上是一个表情很严肃的小男孩。我问他:“你怎么不笑笑呢?”他抿了抿嘴。我又把他班里其他孩子的照片找出来给他看,我说:“你看,他们笑得多灿烂!”话音还未落,也出现了一个绷着小脸的孩子,不过,还是笑着的孩子多!
我一边给他翻动着照片,一边问他,跟哪个孩子玩得好一些?这个男孩欺负过他吗?那个孩子在班里表现怎么样?在班里有没有知心朋友?孩子说:“没有人欺负过我,也没有玩得太好的朋友。”我又问:“那有没有相对玩得比较好,比如,总是爱到你家找你玩的同学呢?”他嘿嘿一笑:“那倒有两个。”我说:“呵呵,咱俩又一次找到了共同点,都是不太会交朋友,朋友太少!我小时候也和你一样,见到那些霸道的孩子,就躲得远一点儿……”
“那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呢?”他说:“看看电视了!”“看什么电视?《士兵突击》看过吗?”“看过,不过,没有看全,有几集没有看!”
我告诉他,可以在网上看。我打开了浏览器,找到了土豆网上的《士兵突击》的视频全集。我说:“呶,可以在这儿看,很全的,哪集没看,就点播哪集。”
孩子说:“我家的电脑网速不行,看电影老是卡……”我说:“你不能太着急,你等它缓冲完了,你再看。”接着,我们又谈了一会是什么决定着网速快慢的一些原因。内存条、硬盘、主板、奔四,呵呵,他懂得还真不少。后来,他对我是怎么处理照片的很感兴趣,我给他演示了一下用PS处理照片的过程。
我在网上找到一张许三多的照片,照片上有六个大字“不抛弃、不放弃”。我说:“这六个字,你认识吗?”孩子读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孩子摇摇头:“不太明白”。我就和谈起了许三多在七连解散的时间里自己独自一个人守了大半年营房的故事,他也看过这段戏;我们还谈了许三多在五班修路的故事。我对他说:“你看,许三多在那样的条件下,不放弃,一个人的时候照样早起跑操、拖地、打水……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种责任,不放弃自己的责任。比如说,我今天中午睡午觉前,定了时间,一点四十五起床。时间到了,虽然我还没有睡够,但过了一会,我就起床了,因为我知道我要上班,有一大堆工作在等着我去做,这也是一种责任。”
我又问他:“很多人看了这部电视剧,都想去当兵。你想去当兵吗?”他摇摇头。“那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不知道,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那你不想上学的原因什么呢?”孩子回答:“我也不知道,没有什么原因。”
我说:“哦,你看,老师家里也有一个孩子,她在上幼儿园。她也是经常不想去幼儿园。问她为什么?她总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比如,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了……”他立即兴奋地说:“是的,我也不喜欢在幼儿园睡午觉,我老是睁着眼。”
我接着说:“她还说,幼儿园里没有人跟她玩;有的时候有小男孩欺负她;老师太厉害,她怕某一个老师……总之,她能找出一堆理由不去幼儿园。你小时候愿意去幼儿园吗?”
他说:“我小时候也不愿意去,不过,幼儿园比学校好玩多了,上一会儿课,就可以歇一会儿,玩一会儿,现在上课一节课四十分钟,坐上二十多分钟,腿就麻了……”
我接上话头:“那这是不是你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呢?”他说:“那倒不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这样。”我问:“那你喜欢什么课呢?”他说:“谈不上喜欢什么课?”我问了他几个平时小孩子喜欢上的课:音乐?摇摇头;美术?摇摇头;体育?他说,我只喜欢准备活动时的跑步。那跑完步后,自由活动你不喜欢吗?他摇摇头,“我不喜欢自由活动。平时下课,我也基本上不和他们一起玩,我总是一个人从教室的前门走到后门,再从后门走到前门……”
“那我上的视听课,你喜欢吗?”他低下头嘿嘿一乐:“视听课,我还是喜欢上的。”我问他:“我这段时间不在校,刘老师给你们放什么片子看了?”他说:“哈利·波特!”“你喜欢看《哈利·波特》吗?”“不太喜欢,里面有些东西挺恐怖的,不过,我喜欢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那一集,那一集还可以。”接着,他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那一集故事里有趣的情节,什么白鸽撞窗户了……
正讲得热闹呢,他的班主任走进来了。“孩子,你可失约了!你不是上星期五的时候答应我了吗?星期一保证来上学,今天早上,我在教室里瞅呀瞅,就看见你的座位空着。”他说:“嗯,是答应你了,可是今天早上起来,有点发烧,我就不想上学了!”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今天早上也没有上学。
我和班主任交流了孩子的情况,知道这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不来上课了,而且大多数情况是星期一不愿意上学。为此,孩子的妈妈专门跑到学校来和老师交流,想寻找孩子不上学的原因,但也没有找到。
我们分析了一下,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周六周日没有休息好,晚上睡得太晚;2、班里有同学欺负他;3、不喜欢某些课或某个老师;4、学校的管束太多,没有在家自由;5、作业太多;6、经常挨老师批评……我们问他,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说:“不知道,我也说不清,我就是不想上学,没有什么原因……”(后来的聊天中,他似乎比较倾向于在家更自由一些的想法)
班主任告诉他,有些事是不能凭兴趣的,要负责任。大人上班是大人的责任,小孩上学也是小孩的责任。我在旁边说:“对呀,你想想《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孩子不吭声。
又谈了一会儿,班主任说,她要去用校信通发短信了,问他:“你是不是跟我一起走?”孩子摇了摇头。“那你自己能去上课吗?”孩子说:“能,我自己去吧!”“对呀!这才是男子汉呢!”班主任夸奖道。
班主任走后,我们又谈了一会儿。孩子还是说不出,他为什么不想上学?以今天早上为例,他说,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最多是百分之六七十的原因,还有别的说不清的原因。
我又问他:“那你上幼儿园的时候呢?”他说:“我没有怎么上幼儿园,我就老老实实地上过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我都没有怎么上过。经常是自己在家玩,过四五个礼拜才去一次。”
我不由得恍然大悟,这个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习惯呢?当他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屈从了,任他在家里玩。但我也不敢确定,毕竟还没有和他的家长交流。
过了一会儿,第二节课下课铃响了。我见孩子还没有要去上课的意思。我问他:“下课了,你去找同学们玩呗!”他说:“不想和他们玩。”我说:“那你就找本书看。”我想起了那本《青铜葵花》,我找出来,拿给他,问他看过吗?他说,没有。我说:“那好,借给你看了。很好看的。上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们人手一本。”他很愉快地接过书,还与我探讨了长篇小说的问题。
我把他送下楼,目送他向教学楼走去。我有一个希望,希望他能从《青铜葵花》里寻找到力量,知道什么叫苦难,什么叫承担……
(因某种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此文隐去了孩子的姓名和其他一些相关信息,如果您有好的办法,或者想详细了解情况,可在本博客留言,或在QQ上与我联系。)
转载一篇相关文章:
这是孩子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校恐惧症。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的3000例上学适龄儿童,约有25.4%害怕或拒绝上学。其中女孩多于男孩。有些孩子除害怕上学外,还害怕教师、学校的环境、同学等等,为了逃避这一切,孩子就会出现“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到上学前会感到身体不舒服,编造一些不去学校的原因理由等谎话。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愿上学的心理呢?
1.与亲人感情有关。这些孩子往往很不愿离开自己的亲人。奶奶、妈妈或其它亲人也会因孩子离家后产生一种依恋不舍之情。从孩子的心理发展看,低年级的孩子在这段时期对亲人有较强的依恋性,尤其是当前我国的“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加,独生子女受到超乎寻常的关怀,家长、长辈经常看不到孩子,就要到处找,虽知道孩子在学校,家长也会时常担心。
2.有些父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孩子,使孩子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孩子有点小错或考试出现点问题,父母就共同地劈头盖脸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凌辱孩子。经常用“你不听话,就告诉你们学校”或“你不好好学习就让老师批评你”等不良语言刺激孩子,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上学有一种恐惧感。一些性格孤独、任性的孩子更害怕自己一时因学习不好或违犯纪律而遭到老师批评或同学的奚落,因而不愿上学。
3.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也会使孩子不愿上学。一些破碎家庭,由于失去了原有家庭结构的平衡与和谐的家庭气氛,使孩子身心发展受到创伤。据一所学校调查表明,全校品行不良、学习不好的学生中,很大部分是破碎家庭的子女,父母离异或正在闹离婚的子女占多数。由于父母感情破裂,结孩子心理造成创伤,产生了逆反心理,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些孩子道德观念模糊,辩别是非能力差,性格孤僻,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人生态度,很可能由厌学到逃学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克服不愿上学的心理呢?
首先是家长要克服焦虑心理,如过分的爱,缺乏主见,屈从孩子的无理要求等。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与同龄伙伴相处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伙伴一起玩耍,对来到家里的孩子的伙伴也应表示欢迎。
其次,对已经出现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应该尽快让孩子回到学校去。即使孩子又哭又闹,发脾气,耍赖,也决不能心软。同时要与老师加强联系,老师应对这样的孩子关心、爱护,使孩子感到温暖,对孩子的学习不要施加压力,使孩子由惧怕上学变为愉快地上学。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多采用表扬与鼓励的原则,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也应给予鼓励,要采用温和可亲之语气在表扬中指出孩子的毛病与不足,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再次,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家庭结构。做家长的必须充分认识到: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功能是很强的,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是不利的和有害的。因此,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不管他归哪方抚养,父母双方都要对孩子多加关心和照顾,用爱心来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对于正在闹离婚的父母,一定要冷静,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婚姻问题,决不可感情用事,贻误孩子的美好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