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阅读“作用题”的小技巧(之一)
语文训练和考试中,阅读题占了重要的比例。而“作用题”又是较难的题型,学生对阅读题中常出现的“作用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解答技巧,就可以化“作用题”的“难”为“易”了。现从设题的角度和范围分几个小类别进行说明:
一、 题目的作用
一般说来,文章题目的作用,一是为了吸引读者关注,二是要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或主旨,三是要交代文章的线索,四是为了体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道理。
在解答这类题时,就要进行分析甄别,然后一一对号。如:《背影》(朱自清)一文,用“背影”作为题目,主要是为了交代感情线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心意思的高度浓缩;《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就兼备了一、二两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了。
二、首段的作用
文章首段的作用可以着眼于以下几点:(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4)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孔乙己》一文的开头,是交代社会环境,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故乡》(鲁迅)一文的开头描写景色,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课文《一厘米》首段只一句话:“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很显然,它的作用属于(3)。又如《世上没有傻问题》的首段,列举儿童常问常想而成人不会花时间去想的各种问题,采用的就是引出话题的方法。
三、文中段落的作用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说:一是“中间段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二是“中间段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白杨礼赞》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属于过渡段,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又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为下文歌颂北方的普通军民预作伏笔。 《孔乙己》一文中,描写孔乙己给孩子分茴香豆一段,就属于较长的一类,它表现了孔乙己性格中善良、纯真的一面。不但照应了前一段的内容,而且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四、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1) )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点明主旨,升华情感。)(3)总结上文,卒章显志。(4)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5)问句结尾,不仅含蓄的点明主旨,升华感情,还起发人思考的作用。
《孔乙己》一课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用猜想卒章,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它的作用属于(4)。《白杨礼赞》的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个结尾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极大的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卒章显其志。而《囚绿记》的结尾“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它的作用显而易见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