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新教育这样“亲子共读”【系列读后感5】作文

2018-06-26 
《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读后感5小学一年级怎么办——新教育这样“亲子共读” 宋新菊亲爱的新父母们:大家晚上好。
 《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读后感5

小学一年级怎么办

——新教育这样“亲子共读”

 宋新菊

亲爱的新父母们:

大家晚上好。

室外的炽热没有阻挡住我们相约的激情,我们如约相聚周三,开始我们的共读之旅。接着上周的话题,今天讨论的话题是“亲子共读”。

今天换个方式,从《新教育的一年级》的封面入手开始我们的话题吧。

封面上学校的名称处有两个牌子:“新教育实验小学”和“萤火虫新父母学校”。也就是说,走进这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孩子都是“新孩子”,走进萤火虫新父母学校的父母都是“新父母”。而迎接我们的老师都是“新老师”,我们相遇的教室就是“新教室”了。

我们的“新孩子”在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入暮思省,一天回望”,过上了朴素的新生活,朝向幸福完整。我们的“新父母”也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学校里每天早晨会给每位父母发送“新父母晨诵”,父母们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学到很多家庭教育的秘诀;每周三晚上,还会有一个小时的网络讲座,父母们应该及时收听;父母要和孩子亲子阅读,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等”

——《新教育的一年级》8月本P23页

     亲爱的新父母们,我们都知道: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没有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教育是难以成功的。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相聚。

共读,是新教育阅读观的重要理念。新教育强调”老师——孩子——家长”三方,通过共同阅读,通过口头、文字的交流,打造三方参与的教育共同体。在这样教育共同体中长大的孩子,会充分挖掘自身的无穷潜力,成为根深叶茂的栋梁。

今天我们就这个熟悉的话题,一起再聊——“亲子共读提出的意义”“什么是亲子共读”以及“怎样进行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提出的意义

——父母对童年阅读的忽视和无所适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的父母大部分是“无照上岗”,这与没有经过驾驶训练就匆匆上路的司机没有多大区别,而且危险性更大——因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关键。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提出,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能够发结婚证。

我们知道,中国的全民阅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人缺少阅读,缺乏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很多父母本身就不热爱阅读,也不懂得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价值。甚至有些父母认为,只要能够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算完成了养育责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特别是在一些教育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对图书的认识都很模糊,许多孩子的童年从未有过阅读的经验。

当然,更多的父母是知道孩子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该给孩子读什么和怎么去读。

让父母重视孩子的精神成长,让父母意识到给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让父母卷入到阅读中来,逐渐学会怎样给孩子读书,这是目前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新阅读研究所积极开展“新教育萤火虫”亲子阅读项目的原因所在。

小萤火虫们是新时代的新孩子,大萤火虫们是新时代的新父母,新时代赋予的身份促使我们更应该加入“亲子共读”的队伍,这是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否则我们将被新时代家庭成员共成长的列车远远的甩在后面。在《新教育的一年级之八月》本中,第一次新生家长会上,花儿老师就告诉了所有的新父母们要加入“新教育萤火虫”,每天早晨会给每个父母发送“新父母晨诵”,父母们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学到很多家庭教育的秘诀,每周三晚上,还会有一个小时的网络讲座,父母们应该及时收听,父母要和孩子亲子阅读,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有了新父母的成长,就会阻挡不住新孩子的成长。

——童年阅读的的功利化

很多父母对孩子童年教育充满功利性的期望,让孩子认字识数以及各种所谓智力开发,都是以能够考一个好的成绩目的的教育,这使得孩子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在教育竞争背景下,孩子们只能机械而被动地提前接受不适合其心智发展的内容,这严重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将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压抑和伤害,过早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童年乐园的教室,如今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提前演练场。我们认为,孩子童年教育的核心是游戏和阅读,科学的早期阅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很多小学教室里,真正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童书往往很单一,很多最美好的图画书、最美好的故事,未能通过教师和父母——阅读关键人的手传递给孩子。

许多学校迎合或不能抵制家长的不正确教育观念,结果是未能引导父母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给他们应有的阅读指导,承担起保护童年的责任,让最美丽的童书伴着最美丽的童年,伴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亲子阅读是童年阅读的最好方式

新教育实验特别关注父母与孩子的“共读”。亲子共读,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重要途径。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许多父母由于全神贯注于自己的问题中,“于是把使孩子幸福的责任推给了教师”。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从“亲子共读”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生活开始。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亲子共读是一个孩子未来的智力发展和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必要保证。

亲子共读,从科学上来说,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而且学会了阅读,他会爱上阅读,因为爱上阅读,他会在今后的学习上持久的领先,在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通过亲子共读,通过父母的口向孩子们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父母与孩子就真正实现了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

我们一直认为,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地教育我们自己,非常重要。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虑来得更迫切。”而恢复亲子共读传统,在家庭中实现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的可靠途径。我们应该提倡从“亲子共读”开始,从每一个家庭开始,来真正实现一个民族复兴的希望,一个拥有共同价值与理想的未来社会的希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 “亲子阅读”在课外阅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亲子共读?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亲子共读就是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读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和谐更温暖。在现代社会,其实更需要夜晚灯下亲子共读的时光,需要通过童书沟通亲子之爱。有了无数个共读的夜晚,拥有幸福的将不仅仅是孩子。童书曾经改变过许多错过了阅读关键期的成年人,借助童书,我们的童年被唤醒,并与孩子的童年发生共鸣。

新教育这样亲子共读

    1、创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环境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理念,我们认为,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我们认为,通过亲子共读,通过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共读,父母和教师才能够与孩子一起感受和体验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和密码,才能和孩子们心灵相通。父母与孩子也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教师和幼儿之间,也才能够产生亲切的精神依赖关系。

让孩子生活在有丰富图书的环境中,生活在与大人一起共读的氛围中,孩子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岂止识字一个较小的方面?在这一点上,维果茨基就说过,“家庭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置身于书本包围中的儿童不加任何训练常常便能掌握阅读。幼儿园试验也表明学前机关是教读书识字的对方。”当然,父母、教师与孩子通过共读方式,还能让我们找到家庭教育的密码,找到教育的密码,从而实现孩子的精神和心灵的真正成长。

所以,我们要真诚地建议父母们——和孩子们一起读这些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和谐更温暖。在现代社会,其实更需要夜晚灯下亲子共读的时光,需要通过童书沟通亲子之爱。有了无数个共读的夜晚,拥有幸福的将不仅仅是孩子。童书曾经改变过许多错过了阅读关键期的成年人,借助童书,我们的童年被唤醒,并与孩子的童年发生共鸣。

***买书。

“花儿老师说,我们要想变得聪明,心灵也要吃粮食。你就带我去书店,买几本书吧。”

牛妞主动要看书?要不是有耳朵挡着,妈妈的嘴巴简直要咧到后脑勺了。

妈妈带着牛妞飞快跑到书店,一口气买了好几本书。

走出书店时,妈妈又主动走进旁边的超市,买了牛妞最爱吃的果冻。

——《新教育的一年级》8月本《谁应该上学》P158页

***买什么书。

买儿歌童谣类的书,这是适合孩子当下生命的书,是孩子年龄段能接受的书,是孩子喜爱的书。

妈妈翻出了一本刚刚买的儿歌集,随意翻到一页,看了看,笑容满面地对牛妞说:“来,你给丁妈妈读一遍。”

那是一首讲如何安全过马路的儿歌,全文是:

狗熊过马路,安全要记住:

灯有红绿黄,含义分清楚。

红灯立刻停,绿灯迈开步,

黄灯缓缓行,细看慢通过。

走着斑马线,狗熊很幸福。

牛妞把书捧在手里,丁妈妈、丁一都凑上来一起看着书。妈妈没有看书,而是在一旁看着牛妞,笑得更开心了。

——《新教育的一年级》8月本《捉迷藏的字》P162页

买绘本类的图画书。老师讲过的故事书,这些经典的故事是可以反复阅读的。

安熊一边翻着图画书《月亮,你好吗》,一边讲着。

书,是安熊听了花儿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后,请妈妈带他去书店买下的。

——《新教育的一年级》9月本《中秋夜》P166页

***创造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远离电视、网络游戏的干扰。

牛妞说:“妈妈,我给你读一首月亮的诗吧。”

妈妈盯着电脑说:“嗯,好。”

“妈妈温柔像月亮,

爸爸热情像太阳,

我是一颗小星星,

个子虽小也发光。”

牛妞读完了,妈妈没吭声,还在继续看电脑。电脑里,是妈妈追看的电视连续剧。屏幕上,皇帝、皇后正在打架,又哭又喊地很热闹。

牛妞扯了扯妈妈的衣裳:“我读完了。”

妈妈头也不回地说:“哦?好,读得好。放假了,今天可以不写作业,自己去玩吧。”

“妈妈,我给你讲个月亮的故事吧。”

“不用讲了。”妈妈大声说。

牛妞吓了一跳。

妈妈回过头,声音又温柔了,满脸笑容地说:“对不起哟,妞妞,我没有跟你发脾气。只是呀,妈妈看的这个电视连续剧,马上就要大结局了……反正,你自己玩,或者去看看书,让我先看完!”

——《新教育的一年级》9月本《中秋夜》P167页

真是不一样的中秋夜呀,牛妞的爸爸加班,妈妈搂着电视看电视剧,孤单的牛妞过着孤单的中秋夜,读“月亮的诗”,没有人听,讲“月亮的故事”,没有人配合……牛妞渴望自己能像月亮故事中的小熊,哪怕是一个人,也能开开心心的生活。

一年中只有一个中秋夜,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牛妞,一个牛妞只有一个童年,唯一的童年如果有父母的陪伴,那会是多么的不一样!

花儿老师单独找到了雷天龙,问道:“你家里真的没有书吗?”

雷天龙点了点头,又解释到:“不过我有几个游戏机,我还有一个IPAD,对了我还有两个学习机,会说话,会讲课呢。”

——《新教育的一年级》10月本《我想有本书》P43页

朱永新老师说: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珍贵的童年。那就建一个家庭的书架吧,为孩子们买书,买适合孩子当下生命的书籍——晨诵首选经典的儿歌童谣,共读首选经典的绘本图画书。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共读环境吧,原来电视,杜绝网络游戏,亲近文字,走进图画。

我们现在多么希望家庭里出现的是:温馨的灯光下一起共读的父子和母女呀!而故事经由你的声音传递来的不仅仅是你对故事的理解,而且包含着你对孩子的爱。

2、大声读书吧!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是大声朗读的倡导者。他们这样认为:从小听父母读书的孩子,远在识字之前,就在父母膝上领略了书中世界的奥妙,对那个美好世界的向往,使孩子更有动力、更主动、更配合地去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基础。长久地听书、谈书,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为孩子今后独立阅读时理解书中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听父母读书,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在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能够不靠喧闹画面的吸引,专心地倾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今后孩子上学读书听课都很有好处。

书中家长会后牛妞妈妈带着牛妞大声的朗读儿歌,国庆节里,花儿老师希望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大声的朗读晨诵的小儿歌,这种共读的方式就是不具有共读的内容,大声的一起共读。

牛妞妈妈很自豪地点着头,接受了牛妞爸爸的夸奖,又对牛妞说:“对了,牛妞,今天是立秋,你们老师还给送了一首儿歌,让我来教你读。”

那首儿歌叫《立秋》:

到了立秋,凉风悠悠,

暑气渐消,万物成熟。

欢欢喜喜,努力奋斗,

全家上阵,夺得丰收。

牛妞爸爸将功赎罪,用最快的速度打印出了这首诗。妈妈一字一句,点头晃脑地教牛妞读着。牛妞双手捧着纸,摇头晃脑地跟着读。

在牛妞家里,这是第一次为了学习全家上阵呢。

——《新教育的一年级》8月本《谁应该上学》P24页

你觉得老师写的儿歌怎么样?

如果你觉得写得不错,请和你的爸爸妈妈分享,读给他们听一听。

——《新教育的一年级》10月本《锦囊里的节日》P13页

3、加上动作,亲子之间共同演绎一下吧

很简单的故事,很深沉的意蕴,很经典的叙事……新教育倡导这样共读故事时,你和孩子能加上动作,一起演绎一下。

也许若干年后,你和孩子共读的这些书是什么名字,这些故事的内容是怎样的,孩子早已忘记,但是你和孩子一起倾情演绎的动作、表情、眼神……会永远的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深深的珍藏。

牛妞扮演着花儿老师,让爸爸妈妈扮演同学们,在家里一起演绎这段晨诵的课堂,孩子的一颦一笑,孩子模仿的语气语调,都深深的感染着我们这些童心已逝的成年人。

而安熊是新教育一年级中亲子共读开展的最好的家庭,他的妈妈和他一起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一边读一边模仿书中兔子的动作,就像做体操,即共读快乐,又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几得呀!

牛妞和颜悦色的说:“妈妈同学,是昨天没有休息好吗?晚上要早点睡觉。好,现在大伙儿跟我一起读一遍。”

(牛妞扮演花儿老师,爸爸妈妈扮演同学们)

——《新教育的一年级》10月本《锦囊里的节日》P13页

安熊妈妈好不容易才挑出了这本书,她说:“我和安熊一起读书,一边读,一边模仿着书上的兔子做动作,像在做体操。这样我们又看了书,又锻炼了身体,很开心很有趣。”

——《新教育的一年级》10月本《我想有本书》P39页

4、充分让孩子展示自己

中秋夜,安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爷爷奶奶家。在那里,他给大家讲了他最喜欢的月亮故事。

“小、小男孩大声问候:‘月亮,你好吗?’月亮被吵醒了。他们一起大笑起来。挂着月亮的线突然断了,扑通!月亮掉进了海里。不过,月亮很轻松地浮出水面,还吐出了好多小鱼。男孩带着月亮回家,他们一起弹琴、唱歌、跳舞,快乐极了!后来,男孩把太阳也请到了屋里,三个人一起吃着早餐……噢,真是太幸运、太幸福啦!”安熊一边翻着图画书《月亮,你好吗》,一边讲着。

书,是安熊听了花儿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后,请妈妈带他去书店买下的。

阳台的月光下,大人们认真地听着故事。开始安熊还有点结巴,后来就越说越流畅。

安熊很开心。他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书里的小男孩一样。那么,屋子里的这些人,就是月亮和太阳吧。

——《新教育的一年级》9月本《中秋夜》P165页

安熊一家过中秋夜,和爷爷奶奶团聚在一起,安熊给大家讲故事,一家人在阳台的月光下,陪着安熊走进故事,有些不自信的安熊,结巴的安熊,在这样温馨的共读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敢于大胆的讲故事了,不知不觉的读书的能力提高了,读得越来越流畅了。

而且安熊走进故事是那样的自然,深度的角色自居,让安熊不但能进入故事,而且能走出故事,并从中感悟幸福,亲子共读就这样的神奇。爱安熊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成了“月亮和太阳”,安熊肯定就是那幸福的小熊了。

腼腆内向的安熊,正是在这样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快乐成长起来的小萤火虫,不仅课外阅读海量,成绩很优异,而且在不断的家庭展示环节中锻炼自己,在牛妞的帮助下超越自己,终于在故事比赛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故事大王。

这就是新教育倡导的,亲子共读时,给孩子重复的展示机会。妈妈单独读,宝宝单独读,妈妈宝宝合作读,宝宝一个人复述故事,像安熊一样讲故事给全家听……形式不拘一格,锻炼悄无声息。

另外:

1、反复的读孩子喜欢的一个故事。

(花儿老师在学校已经讲过月亮的故事,安熊要妈妈买一本同样的书,反反复复的阅读,还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中秋夜》)

2、开展“家庭读书会”“家庭好书展”“好故事分享会”“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形式多样的亲子共读活动,更好的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致。

(学校里进行“评选书香家庭”“家庭好书展”“萤火虫好书分享”“跳蚤书市”等活动都是搭建一个阅读的桥梁,激发亲子共读的兴趣。《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

3、走进生活,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带领着孩子读生活之书。这也只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实现的共读。

(牛妞带着爱逛街的妈妈和她一起完成花儿老师上街看招牌上的字的作业,引申了亲子共读的内涵,拓展了外延。生活本是书,亲子一起来读。《大街是本书》)

结束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阅读妈妈》的小诗来结束本次的分享吧!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朗读手册:阅读妈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