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眼中的孩子
学校一位老师的手机丢了,还是苹果5.如此昂贵的手机丢了,失主自然非常心疼,同事们也都非常关注,希望能够帮助她找到。通过学校监控,发现我班一个孩子有嫌疑。因为被丢的手机放在签到处的窗台上,这个孩子恰巧就在那个时刻趴到窗台上看签到薄,而且看完签到薄后,又跑出了校门。监控显示,他的手里还捏着什么东西,是手机的形状。任何一个看完视频的人都认定,手机是被这个孩子拿走了。可是该怎么让他交出来呢?万一他不承认怎么办呢?该怎么跟他交流呢?作为班主任的我犯了难。为了能够把伤害降到最低,我专门请教了做心理咨询的网友“木棉”。“木棉”告诉我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心灵,不能让他受到伤害,并回复我说“成长比真相更重要”。
我们开始询问孩子。可是孩子显得非常委屈,大哭不止,坚决不承认是自己拿的。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和在同学们眼中的形象,我们都不敢过分逼问。我只问了一句:“乖,把手机放哪里了?”孩子就追着我哭:“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有拿,你相信我呀!”孩子的眼泪让我开始怀疑事情的真相。
孩子的母亲也来了,一遍又一遍地看监控,看了几个小时,看完后也觉得是孩子拿了手机,也一遍又一遍逼问孩子到底把手机弄哪里了。孩子还是委屈地哭,坚决不承认。孩子的母亲给我打电话,泣不成声,大约哭了半个小时。我安慰她:“也许在我们成人眼里,手机值几千块钱,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只不过是个玩具,也许还没有一包零食的价值高。别说我们现在没有确定他拿了,即使他真的拿了,那也只不过是感到好奇好玩儿,谈不上道德问题。”可是孩子的母亲坚持认为这是原则问题,如果真是他拿了,一定不能让孩子继续犯同类的错误,必须把事情搞清楚。于是,孩子的家人继续追问,先是威胁送他去公安局,后来又安慰他说只要拿出来就一定不责怪他。但是孩子仍旧是坚持说没有拿。
事情僵住了。
丢失手机的老师说:“算了,我不要了,不就是一个手机吗?如果通过这件事能让他以后改正,丢了也值得。”我为同事的大度和善良感慨万分。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可是孩子的母亲不同意。她觉得如果真的是孩子拿了,一定要赔手机,不能让孩子觉得如此轻易就能够得到别人的东西,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但是她说:“我相信我的儿子,我相信他说没拿就一定是没有拿。我的儿子我清楚他是什么人!我相信他手里拿的不是手机,他说是手表一定是手表。咱们一定要弄清楚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于是又一次和学校领导一起看监控视频,并希望能够通过公安刑侦鉴定出真相。
孩子的爸爸与舅舅也到学校来了,又一次看完了视频,截取了相关内容,找了公安上的朋友鉴定。
最终结果出来了,孩子手里拿的真不是手机。孩子出校门是去买了玩具。
真相弄清了。同事和我都给孩子道了歉。
事情结束了。可是,几天来我的心里一直都很不平静,那是因为我对孩子母亲的敬佩。
在几乎是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虽然哭了无数眼泪,但是母亲选择了相信儿子。她到孩子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追问孩子当时的表现,一遍一遍地看监控,一次一次地跟我讨论该怎么做,甚至不惜代价愿意到公安局去鉴定。是什么让母亲如此执着?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像一个母亲一样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除了母亲,还有谁?
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做过错事,甚至错到几乎让这个世界遗弃了我。可是,我的母亲从来都没有责怪过我一句话,她选择了包容与信任。她安慰我,给我温暖的床和可口的饭菜,使我从绝望中看到活着的希望。
是的,在所有的母亲眼中,孩子都是最完美的。所有的母亲对孩子都是无条件信任与包容的。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我必须善待每一个孩子,即使不为别的,也要为了不让他们的母亲伤心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