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宁静的卧室里散发着米色的灯光,向着窗户的地方放着一张书桌,静静的月光下,我抽出一本《朝花夕拾》无声的读着,思索着书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思索着人生。星星时不时的向我眨眼,伴着书香,我开始遐想:
我进入到鲁迅的童年世界,“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大家一定很熟悉,那便是《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感受到鲁迅的心情吗?看到着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也一定被那天真烂漫的感情所吸引吧!“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这一切都让人感受鲁迅先生心底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接着我们将引见在鲁迅先生一生中最深刻最重要的人,相信大家都会认识,那就是藤野先生、长妈妈和鲁迅先生的爸爸,《藤野先生》,《阿长与三海经》,《父亲的病》这三篇文章都讲述鲁迅先生与他们的故事,从中明白他们是一个怎样的人?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生活在那种黑暗时代,没有善,只有恶,在那年代,好人早死,坏人却逍遥快活,可也是不得善终,最后死得恐怖啊!黑暗的年代里,我们只有戴上我们的面具,不能以真实面目见人,那是我们的痛苦,但是你心中有善,就不会被黑暗所吞噬,我们应本着一颗良心去做人啊!正是前人的努力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懂的珍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