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本来作为家长的我们,是想和孩子好好地谈谈,结果却是孩子在一边生气,家长也是一肚子气,沟通却变成了赌气。我们常常埋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常常说家长不理解,代沟就此慢慢就出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为什么同样的教育不同的结果呢,也许从这两则事例中会对你教育孩子有所启示:
事例一:芳芳很晚还没有回家,焦急的家长几乎找遍了所有会去的地方,但都没有找到,父母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就差去报警了,夜已经很深了,可芳芳的父母毫无睡意,就在这个时候,熟悉的脚步声从楼梯里传来,芳芳还没有进门,妈妈的呵斥声已经传来:“这么晚才回来,死哪儿去了,也不说一下。”听到妈妈的呵斥芳芳刚想去解释一下。爸爸也大声说道:“你知不知道我和你妈快把整个城市都跑遍了,没有良心的东西。”本来芳芳觉得回来晚了,父母很焦急要好好向他们说一下,听到这些,她的泪水一涌而出,什么也没有说就关上了房门。
事例二: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次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的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具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的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的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出有利的信息,巧妙地将批评融入到表扬之中,从而使王友对自己的错误发自内心的觉醒了。
在平时的教育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倾听,会对我们的教育有着无尽的帮助。倾听可以使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烦恼,当孩子再次把烦恼表达的时候,其实这就是对问题的一个再认和静化的过程,正是父母的认真倾听,才使孩子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孩子心中的烦恼就像一场暴雨后的水库,父母的倾听就像是打开了一道闸门,让孩子心中的洪水缓缓流进父母那宽阔的胸膛。如果经常得不到发泄和疏通,孩子心灵,这个还不坚固的小水库有朝一日就要决堤。
学会倾听,不是吭吭呵呵地去应付孩子的说话,而是从听的过程中找到对教育有利地信息,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或者正确的一面,从而进行沟通和疏导,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不把沟通变成了说教。
当我们真心去倾听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而多彩。我们作为父母不是教育家,但我们可以像陶老先生那样,用宽容的心态,用亲切的问候,用关切的话语,用真诚的祝福,甚至一个甜蜜的微笑,通过倾听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