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惯性思维惹的祸吗?
放学回家,孩子表情凝重地对妈妈说,今天的数学竞赛得不了满分了。
为什么呢?是不是有不会的地方呢?
不是,妈妈,有一道题我犯了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的毛病,结果做错了。
哎,那道题有5分啊。孩子说完,沮丧地望着妈妈。
不要难过,快说说,怎么犯了惯性思维的毛病。
那道题是这样的,有12元钱,买巧克力,3元钱一块,买二赠一。问能买多少块?
我一看,马上想起来一道奥数题,18元钱买啤酒,2块钱一瓶,三个啤酒瓶能换一瓶啤酒,问能买到几瓶啤酒。
结果,买巧克力的这道题我就这样算:
应买数:12÷3=4块
赠品:4÷2=2块
两块还可以得到1块赠品
结果就是:4+2+1=7块
妈妈听完,就笑了。孩子,你的巧克力包装纸还可以换巧克力啊,真牛啊@!
孩子的脸红了。妈妈,你看嘛,我想到买啤酒的时候,不是18÷2=9瓶 然后9÷3=3 喝完三瓶还可以换一瓶啤酒,所以
应该得到的啤酒数量是9+3+1=13瓶。
习惯性思维真是害我不浅,妈妈!孩子撅起了嘴。
不要太自责了,孩子,你能从这道题中思考出,惯性思维有时候是不行的,也是一种收获。只有总结出教训,才有意义。
孩子,你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惯性思维?惯性思维的背后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知道,但是要是我没有做过那道题就好了。
不是这样的,孩子, 那道题帮助你拓展了思路,是一个值得表扬的事情,罪过不在那道题上。
那在哪里?孩子挠挠头。
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匆匆忙忙看完题,感觉自己会,也没有细细思考,就美滋滋地开始写答案了。结果小河沟里翻大船,是吧?
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所以,孩子,惯性思维的背后其实还是没有认真和冷静思考造成的。你不要单单怪罪到啤酒那道题上,而是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根源。
妈妈给你讲一讲我们高中的一个同学,她平时学习很踏实勤奋,知识掌握的不错,做了很多题。到了高考的时候,拿到卷子,看到很多题都似是而非地见过,于是,就没有认真审题和思考,就开始答卷,结果,出卷老师在每一道题中设置的知识点,也就是小陷阱,她没有看出来,依着自己的经验很快答完了卷子。下来还认为自己考得不错。
结果呢?
结果分数一下来,傻眼了。出人意料,只考了60多分,那一年她落榜了。这都是不善于认真审题和冷静思考,惯性思维造成的恶果。
哎呀,妈呀,问题很严重啊。
对,考试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一件好事情,虽然没有考满分,但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收获。
妈妈相信你今后会吃一堑长一智,改掉坏毛病的。对吗?
对,惯性思维害死人,实际上还是马虎造成的。我今后可要瞪大火眼金睛,看清楚了。
习惯决定人生。从平时就要养成认真冷静的习惯, 那小马虎就再也不会来找你了哦(*^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