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讲台上的“活诗文”
——听徐文祥老师示范课《鸟鸣涧》有感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 李之梅
3月30日下午,我和全省各地几百名听课的老师们一起,来到了洛阳市外国语学校东校区,在该校的阶梯教室,我们一起参加了“洛外杯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教师颁奖典礼小学语文示范课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最具影响力教师优秀奖获得者安阳市南关小学徐文祥老师的一节课《鸟鸣涧》,徐老师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那苍劲有力的课堂板书、那美轮美奂的课件、那如诗如画的课堂情境、那恰如其分的课堂点拨,让我们再走进了徐文祥老师的课堂的同时,也走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古诗文世界。
现在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记录,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课堂情境,让孩子们走进古诗文的春天。在徐老师和孩子们课堂互动游戏结束之后,徐老师便正式开始了这篇古诗文的教学。在导入环节,徐老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文,在孩子们背出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杜牧的《江南春》之后,徐老师顺水推舟,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古诗《鸟鸣涧》,并在黑板上板书出了课题《鸟鸣涧》。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徐老师又及时地出示了王维同时期做的另外两首诗《山居秋暝》、《竹里馆》,让孩子们更深地走进了王维的内心世界,更广地走进王维的诗作,激起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以王维为代表的其他唐诗的浓厚兴趣。在一首首关于春天古诗的背诵中,在对王维的诗歌的赏析中,孩子们走进了古诗文的春天,为本节课的教学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习惯提醒,让孩子们徜徉古诗文的世界。在为期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徐老师不断地提醒孩子们,保持正确的坐姿,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徐老师提醒孩子们要注意每一个汉字的结构,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在引导孩子们试读该诗时,徐老师提醒孩子们要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告诉孩子们读书除了古人讲的“三到”之外,还要讲究“手到”,及时动笔,作好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徐老师一个个不经意间的提醒,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徜徉在古诗文的世界中。
释疑生成,让孩子们的思维在古诗文中闪烁。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每一个教师都做了无数个预设,可是,真正到了课堂上,孩子们还会及时的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也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徐老师让孩子们初读该诗的时候,一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桂花一般都是在秋天开放,可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分明是在春季,怎么会有桂花开放呢?这个意外的生成说明这个孩子读诗的时候,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跳跃,徐老师在肯定了这个孩子的疑问之后,并没有把这个问题重新抛给学生,而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心的课前准备,告诉孩子们还有一种桂花叫做四季桂,一年四季都会开放,徐老师恰当的释疑不仅解决了这个孩子的疑问,还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的火花进一步燃烧,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顺利地推进。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网名为“看云”的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薛瑞萍老师曾经说过:“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而徐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就是讲台上活生生的“古诗文”。一个语文功底深厚的优秀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不经意间就会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道,徐老师用自己的以身示范,告诉了孩子们真正的语文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也告诉了听课的老师,一节短小的古诗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教师只有平时拥有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和反复的课堂实践,拥有广泛的涉猎和丰富的积累,才会在自己的古诗文课堂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