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学习体会之一——语言学习重在培养语感作文

2018-06-14 
前言:这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综合能力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解答了我很多以前颇感困惑

 学习体会之一——语言学习重在培养语感作文

前言:这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综合能力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解答了我很多以前颇感困惑的问题,也让我对翻译和语言学习等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将我的体会陆续呈现出来,但愿对家长辅导孩子学英语有所帮助。另外,这只是我的一面之词,而且可能因侧重点不同,观点不一定准确,在各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面前有班门弄斧之嫌,欢迎各位博友不辞吝教予以指正,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为了共同的目的,这里期待不同的声音,谢谢!

学习体会之一——语言学习重在培养语感

在这次培训班,总共开设了六门课程,包括: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英汉口译、汉英口译、阅读和视听六门课。每门课侧重点不同,授课老师也各有特色,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我们的翻译综合能力,且每门课都将强调一个主题,那就是——培养语感。

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就一直听英语老师说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语感。其实细想想,不光是英语要培养语感,就是学习母语同样也要培养语感,只是我们很少这样提罢了。

(一)        语感的定义及特性(注:本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语感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1、锐敏性 
    一篇文章写得通不通,好不好,只要自己读两三遍,就可知是否“上口”或“顺耳”,即可发现哪些地方“ 畅达”或“拗口”,哪些地方用词精妙或有语病,哪些地方要润色或删改。这,就是对语言锐敏感知的结果。 
    2、直觉性 
    它一般不依赖分析思维,并未用语法规则和其它语文知识去进行专门分析,没有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靠直觉思维便能比较准确、敏捷地捕捉到某种语感。 
    3、整体性 
    感受的整体性,指的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而不是条分缕析作具体的理解和切分。

4、联想性 
夏丐尊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释作红色,‘夜’不但解释作‘昼’的反面吧。… …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读巴金的《灯》,便会从作者“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的灯” 的联想与想象中,领悟出灯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领略到作者在抗战的年代向往光明与胜利的信念,造成丰富的语感。 
    5、体验性 
    叶圣陶说过:“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袅娜”一词,按词典作“柔软细长”解,缺乏语感,也难运用。但如果联系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迎风婆娑摆动的杨柳枝、神话中仙子的飘带等,“袅娜”便有了具体、生动、真切的语感。

(二)语感的获取途径

根据语感的定义,要想获得语感,即要经过长期的规范性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简言之,即听、说、读、写、译、背六管齐下(对母语来说是听、说、读、写、背五管齐下),长时间地对自己的眼、耳、口、舌、心进行训练,提高它们对语言的锐敏感知能力。

“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说”和“写”、“背”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语感就是在不断地输入然后输出的过程中培养而成。说起这点,让我想起儿子一年级语文老师说起作文时的一个贴切比喻:大脑好比布袋子,好词好句好文章就是金豆子,往布袋子里装满金豆子,要用的时候只需要哗哗往外倒就成好作文。能够哗哗往外倒自然是有一定的语感才能做到。“七步一诗”的灵感必须以语感和渊博的知识为前提。“功夫在诗外”说的是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产生语感而具备的一挥而就的能力。(“译”是一种综合过程,即源语言的输入过程和目标语言的输出过程。在英译汉时,源语言是英语,目标语言是汉语;而在汉译英时,源语言是汉语,目标语言是英语。)

“读”是获取语感的一种途径,包括默读和朗读。其中,我认为朗读是获取语感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同时存在听、读、说的过程,眼、耳、口、舌、心共同参与其中。而李阳崇尚的“最大声、最响亮、最清晰”应用到朗读中则是最佳不过的选择。当我们最大声、最响亮、最清晰地读出摆在我们的经典文章时,我们将会读出文章的韵律、读出文章的美感,自然也读出了我们期待的语感。

(三)培养语感的注意事项

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语感要注重训练的长期性

培养语感首先要注重训练的长期性,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否则很难达到效果。

纵观小可儿、风雨无阻和小布头等小博客的精彩文章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认真坚持的好妈妈或好爸爸一致以来对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他们语感的培养。

2、培养语感要注重训练的规范性

培养语感还要注重训练的规范性。在精听和精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挑选规范性语言素材。如从培养听力和语感的角度来说,英国的BBC(英国广播公司)、美国的VOA(美国之音)比CNN(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好,犹如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比地方电视台好一样。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规范化训练方法,也将有助于尽快地培养语感,如“最大声、最响亮、最清晰”就是最规范的阅读方式;而边听边记数字和关键词是一种较规范的精听训练方式。

3、培养语感要注重素材的“原汁原味”

在翻译培训班,几个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过“原汁原味”。所谓“原汁原味”,指的是看英语就要看native English(本土英语),即英语来自于说英语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看中文就要看中国人自己写出的中文。

刚听到翻译班老师提到原汁原味这四个字的时候,我还很奇怪,如果都看原汁原味的东西,那还需要翻译干什么,我们的学习还有任何意义吗?其实后来一琢磨,发现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具有其特殊性,翻译出来的作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长期训练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外语表达得更精炼、更地道,让自己的母语表达得更贴切、更优美。而要做到这一点,多听、多看、多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才能让我们写出、说出更精炼、更地道的英语和更贴切、更优美的中文。

从培养语感的角度来说,中国人看林语堂的Moment in Peiking(英文版的《京华烟云》)并不是上乘选择,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在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想学好英语,通过看China Daily(中国日报)就不如21Century,更不如国外英文报纸和杂志。

另一方面,而我们想要中文版的国外经典名著时,也要注意它是否出自著名出版社和资深翻译家,防止我们看到的是一堆洋腔洋调或漏洞百出的译文,同时要以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作品。

 

 

 

 

学习体会之一——语言学习重在培养语感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