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浅谈课内增量阅读的“厚积”与“薄发”作文

2018-06-13 
学生知识面拓宽,知识量增加,文化底蕴丰厚,称之为课内增量阅读的“厚积”;学生表达能力增强、习作水平提高、能够

学生知识面拓宽,知识量增加,文化底蕴丰厚,称之为课内增量阅读的“厚积”;学生表达能力增强、习作水平提高、能够学以致用称之为课内增量阅读的“薄发”。“学生课内增量阅读”实验走到现在,已经整整两个年头。在市教研室研究人员的引领下,各实验学校的鼎力支持下,每位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增量阅读实验有了喜人的变化。

一、    “厚积”与“薄发”的前提------整合

   课内增量阅读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课内”,即不增加课业负担;另一个关键词是“量”,阅读内容要大于教材单元课时量。当然,还必须保证阅读的质。这样的前提下,节省时间就成了首要问题,而整合教材则是省时的捷径。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以主题单元形式,这就给整合带了很大的便利性。同一主题的课文,虽然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但是却有相同的话题。例如在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个主题单元“面对错误”中有三篇课文:《迟到》《成吉思汗和鹰》《我们的错误》。《迟到》中讲的是作者小时候由于赖床上学迟到遭到父亲的狠揍后改正了错误的故事,赞扬父亲的严与爱;《成吉思汗和鹰》讲述了成吉思汗的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射死了救命的宠鹰,告诉学生:遇事要冷静地思考,才能处理好事情;《我们的错误》这首诗歌用朴素的语言从个人和人类发展角度评价“错误”的功绩,提醒人们不要惧怕错误,真去对待错误才能走向成功。下面我以此单元主题为例,谈谈我的整合:

教学时,单元主题提出来后,让孩子们通读前两篇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同处在“面对错误”这个主题单元,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自己认真自读课文,找一找。

孩子们通过阅读很容易找出不同:1、错误的原因不同:《迟到》是作者明知道自己的赖床不对,还要继续,属于知错犯错;《成吉思汗和鹰》是他在不知道鹰打翻杯子是为救他的前提下杀鹰犯错,属于不知者;2、改正错误的方式不同:前者是爸爸毒打后才帮助其改正错误,而后者则是自己发现错误,并得出道理提醒自己改正;3、前者是赞颂了爸爸,后者歌颂了成吉思汗本人;还有的学生有更有趣的发现:别人帮忙改错的,最后成了作家;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改错的成了伟人。

能发现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就非常不错了,证明孩子在读文本的时候非常用心,这个比老师不停地提出琐碎的问题要好很多。紧接着我的第二个问题来了:两篇文章分别有哪些地方比较精彩,找出来,说说精彩在哪里。孩子们很容易能找出《迟到》里面的心里活动描写的非常好,能打动所有孩子的心灵,作者写的就是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事情,而赖床则是大部分同学都有,小孩子的想法基本都一样。《成吉思汗和鹰》里面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非常到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精彩的部分找出来之后就让其反复读,可以要求背诵。这样一来,两篇课文就能有重点的处理,最后,反复朗读《我们的错误》提醒自己要正确地面对错误。 

本来需要10个课时的主题单元,这样一整合,加上检测,习作,最多需要五六个课时,省时一半,给我们的增量带了极大的空间。

二、    课内增量阅读的“厚积”

有了空间,接下来考虑的就是积什么,怎么积。

之一:新闻播报

首先,应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敏锐性,我在课前两分钟进驻了“新闻播报”,播报每日新闻。每天都有新闻播报员。主持播报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搜索最有价值的新闻,然后练习播报;有的播报需要两人配合,孩子们在网上,在电话里进行排练,以便第二天展示。当天不参与播报的,可以用便利贴将自己搜集的新闻贴到墙上,全班同学观看,并且一起评出最受欢迎的新闻,奖励提供新闻线索者。自然灾难,军事百科,百姓生活,名胜古迹,人文关注,环境保护,幽默搞笑等等,班级新闻,学校新闻,灵宝新闻,河南新闻,中国新闻,世界新闻,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从最开始死板的新闻联播,到最后打渔晒网休闲式的新闻串烧,孩子们都兴趣盎然。他们敏锐的发现生活中的热点并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观点。虽然有几个孩子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搜集整理新闻,但却在课堂上给全班孩子带来了极大的信息获取量。

之二:其他版本教材进驻

“文章能被选进学生教材,肯定都是极美的。既然美,我们都拿来给孩子阅读!”这是我们校长的原话。我们班的孩子除了北师大版教材以外,还人手一本人教版和苏教版同册教材。学校专门组织语文教学骨干一起研究、讨论,将其他教材里同主题的文章在课内无声润浸。比如:“方法”这个主题单元除了北师大版中的《他发明了什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外,我们增加了人教版教材中的《读书莫放“拦路虎”》、陶行知的《每天四问法》,让孩子不仅了解生活中的方法窍门,还要知道学习上的妙招。“奇观”主题单元中除了本版本以外,我们还增加了苏教版教材中的《海上日出》《鸟的天堂》,人教版的《火烧云》。学生们对一些没有在本版本教材上出现的奇观不再是表象上的认识,而是深层次的了解。聚集经典,删繁就简,精讲多读,学生每单元除过本版本必须学习的东西外,至少在其他版本上多阅读了3000字左右,,拓宽了视野,经受了洗礼,达到课内增量的目的!

之三:每节必背

每堂课,都在最后留有三分钟时间,背诵一点东西。要背诵的东西可以是本课学习的比较经典的名言、美妙的修辞、耐人寻味的哲理等,还可以是一个词,一首诗,一段细节描写等等。不能小看这三分钟,虽然短,但长时间积累下来,对孩子们也非常有益。课上背诵的东西,晚上回家认认真真地默写在背诵本上。背诵也大都与主题相关,所以在单元主题作文上,这些东西立马就可以去用,这个对孩子又是一个额外的提升。

之四:学《三百教材》

《三百教材》是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编写的校本教材。包括《百家短句》《百家诗词》《百家美文》。编排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低年级是《百家短句》,中年级是《百家诗词》,高年级是《百家美文》。课前每个教研组的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三百教材》的教学流程,达成共识后有统一的教案,制作精美的课件,每周五的语文课上,全校学生根据不同的学段,学习三百教材。学生每节课学一章的内容,挑选重点的进行背诵。期末教科室组织专人进行检测。教材里收录的都是一些名家经典,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校本教材的推进,对孩子来说都应该是获益匪浅。由于安排得当,也达到了课内增量的目的。

之五:整本书共读

学校每周五下午最后两节课为阅读课,内容为整本书共读。每个年级每个月都有师生共读书。每本书目的制定都是语文教师慎重研讨过的,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经典图书。年级将整本书的共读任务细化到每个星期大概读多少,然后每周的第三节课一起阅读,第四节课一起交流。交流时先小组成员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也定期上推进课给孩子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孩子不停地阅读,教师跟进指导方法,这样,不仅量得到保障,质也有效提高。

三、课内增量的“薄发”

张庆老师说过:阅读就是布云彩,习作就是下雨,云彩多了,自然就会下雨。增量阅读实验就是在举全员之力“布云彩”,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年来,感到的明显变化的是孩子的语言,经常一鸣惊人,有些生僻的很少用的词语都能张口而来。

学了《唯一的听众》一文,我让孩子们仿写第一句话“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过了我无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据桌腿的声音。我感到十分沮丧。”请看我们班姚其昌的仿写“用我和同学们的话说,许晨沐在上课吃东西方面简直就是史无前例的高手,一包平常普通的干脆面,能让他吃的满嘴流油,舒适惬意,还不被老师发现。我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短短地几句话,一个小男孩上课偷吃东西的场景跃然眼前。这还不够震撼,来看看我们班的辩论会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主题是‘智谋’,语文天地里面的初显身手里第一次出现了辩论会,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对下述事件展开辩论,议一议,评一评。评议过后,写下自己的认识。

   魏明不想劳动,又想得到表扬,于是花钱雇李冬替自己做值日,还不让李冬说出去。由于教师打扫得清洁整齐,在周末卫生评比中魏明受到老师的表扬,并获得了“卫生流动小红花”。

        既然首次出现辩论这个字眼,我想应该给孩子机会。我提了辩论的要求,先让孩子准备,要求如下:

  1.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针对魏明的做法,选择支持或反对的立场;

  2、辩论时从人物的处境入手,分析他的做法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无论持何种观点,都要将理由讲的充分、透彻;

  3、在评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并把获得的有益思考,以及最后的认识写下来。

  学生看完要求以后,给他们一会时间准备,然后我将他们按照立场分了正方了反方两组,辩论会就开始了。

   正方:我认为魏明没有错,既然是扫地,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主要扫干净就行了,而且,李冬还扫的很干净,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反方:我不同意对方的看法!那么,你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劳动的时候就不劳动?作为学生,不劳动好么?你难道没有学过《扫一屋与扫天下》?

   正方:对方辩手的观点我不认同,这次不扫地,不代表不能‘扫一屋’,更不能代表不能‘扫天下呀’!

   反方:你不认同我的看法,看来是我讲得比较深,我来分析给你听:劳动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可是魏明不想劳动,你也知道,脑子越用越灵,经常扫地,手也能更加灵活,还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可是你不想劳动,时间久了,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手是要退化的!

   正方:对方辩手有些误辩,魏明不想劳动,不代表他不劳动,兴许他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了!我们知道意大利前总理在上学的时候帮同学复习功课进行赚钱,如果同样的时间他辅导功课所赚的前大于付给李冬的钱,那他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这里我就有些晕了!真的没想到,孩子们好厉害了,我想起了一句话:给我机会,我会给你奇迹!看看发言的这些孩子们:李程洋的变化真的好大,有自己的思想;戚明扬很是严谨,说话滴水不漏;何博之知识渊博,思路清晰;杨博睿思维敏捷,常常出新;姚其昌表达能力极强,而且能针对对方的短处一针见血地回应。连我们娇柔的薛彤心也勇敢上场;张振宇由反方变成了正方,慷慨激昂;宋博通虽然语气不够铿锵但也精彩异常.....

  反方:对方辩手应该明白,我们现在是学生,以学习为主,为什么在上学的时候去赚钱呢?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上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暂停一下!听到这里,我打断了他们的辩论。题目跑的有些远了,我可以提示一下你们,可以从李冬的角度来说说。我的点拨又一次刺激了他们:

  正方:对了,可能李冬家里需要钱,而魏明正好去帮助呢?

  反方:对方辩友不知道吧,我们现在正在辩论,可能能成为你的论据吗?请您注意您的措辞!

呵呵,还挺犀利的,到这个点上,也该差不多了,不是有位著名的教师说过,课堂应该留白么?我让孩子们停了下来,我告诉他们:今天的辩论会非常成功,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了你们极强的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丰厚的积淀,辩论会的目的不是为了看谁对谁错,而是看谁能将自己的观点用有理的论据完美证明。这场辩论会,不正是厚积薄发的体现么?

辩论会结束后, 孩子们将整个过程用笔记录了下来,而且还沉浸在辩论会中不能够自拔。一直想自己如何驳到对方,那语言犀利,那赢不了对方誓不罢休的劲头,在文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课内增量阅读的路还很长,有崎岖,有平坦,但更重要的是路边有奇景!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明亮那方,兴许很快:每个孩子都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与人很好的沟通;都能写一手好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都是温文尔雅,谦谦君子!

热点排行